
【法】 stockpiling agreement
goods in stock; merchandise; stock-in-trade
【計】 warehousing
【經】 goods in stock; goods on hand; inventories; inventory; stock in trade
stock on hand; stocks
accord; concert; convention; deal; pact; agreement
【經】 accord; agreement; agreements; pact; treaty
存貨協定(Inventory Agreement)是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就特定商品的庫存數量、價格及交付條件等達成的書面協議。該協定常見于大宗商品交易或供應鍊合作,核心在于鎖定庫存、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并明确雙方權責。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其關鍵要素:
英文:Inventory Agreement / Stockholding Agreement
指供應商與采購方約定,在特定期限内保留一定數量存貨,并按照協定價格優先供應給采購方的契約文件。其本質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遠期供貨合同(Forward Supply Contract),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CISG)規範 。
庫存鎖定(Inventory Lock)
供應商需在協定期内維持最低庫存量,确保采購方隨時可提取貨物。例如:"乙方須保有至少1,000噸電解銅的協定庫存"(Party B shall maintain a minimum agreed inventory of 1,000 MT electrolytic copper)。
價格機制(Pricing Mechanism)
采用固定價格或浮動定價公式。如:"單價按LME三月期貨基準價+溢價$100/噸"(Unit price based on LME 3-month futures + premium of USD 100/MT)。
提取權與違約責任(Withdrawal Rights & Breach Clauses)
采購方享有優先提貨權,若未按約定提取需支付倉儲補償費;供應商若無法供貨則承擔差價賠償。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1條:關于預期違約與中止履約的規定(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
國際商會(ICC)《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中FCA、DDP等條款對存貨交付責任的界定(國際商會官網)。
《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将"Inventory Agreement"歸類為"确保貨物可及性的持續性履約承諾"(11th ed., Thomson Reuters)。
注:實際籤署存貨協定時需明确貨物規格、交付地點、不可抗力條款(Force Majeure)及争議解決方式(如仲裁機構選擇),建議由專業跨境貿易律師審核文本。
“存貨協定”一般指存貨保管或倉儲管理相關的正式協議,是存貨方(如貨主)與保管方(如倉庫管理方)之間明确雙方權利義務的書面合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存貨協定(Storage Agreement)是圍繞存貨的存儲、管理、交付等環節制定的法律文件,主要規範存貨的保管責任、費用支付、風險承擔等事項。其核心目的是确保存貨在倉儲期間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合規管理。
根據相關協議範本,存貨協定通常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服務範圍
責任劃分
費用與支付
保險與風險承擔
争議解決
存貨協定常見于以下場景:
如需完整協議模闆,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範文(如豆丁網、道客巴巴等平台)。
貝克曼氏溫度計不純蟲膠蠟酸錯報點狀脈冬令的冬令膿疱性肢皮炎鍍鋅容器二氯偶氮脒非返回策略分組光導纖維塗料回縮膜糊精麥芽糖急劇地另一個氯代氨腈盲潛蚤面向分支的文法敏感氣壓計末生培柯銅鹽脫臭普通大腸杆菌錢伯倫氏産鉗期末商品盤存設定狀态石灰岩通信線路處理器網絡端接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