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acies anterior prostatae; facies pubica
恥骨面 (Chǐgǔ Miàn) 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剖學詳解
一、核心釋義
恥骨面(Pubic Surface)指人體骨盆中恥骨(Pubis)朝向盆腔内側的平坦骨性區域。該結構位于恥骨上支與下支的交界處,構成骨盆入口前壁的一部分,與對側恥骨面通過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相連。
二、解剖學特征與功能
形态結構
恥骨面呈近似三角形的光滑骨面,表面覆蓋軟骨,參與構成恥骨聯合關節。其外側緣與坐骨大切迹相接,上緣延伸為恥骨嵴(Pubic Crest),下緣與閉孔(Obturator Foramen)相鄰。
來源:Gray's Anatomy (《格雷解剖學》第42版, 2020年)
生物力學功能
作為骨盆環的關鍵承重結構,恥骨面通過恥骨聯合傳遞軀幹至下肢的負荷,同時為腹直肌、錐狀肌及腹股溝韌帶提供附着點,維持核心穩定性。
來源:Clinical Anatomy by Regions (Richard S. Snell, 2012年)
三、臨床關聯意義
來源: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第14版, 2021年)
四、術語學考證
“恥骨面”的英文标準譯名Pubic Surface 源自拉丁語 os pubis(恥骨),國際解剖學術語(Terminologia Anatomica, 2019)将其編碼為 A02.5.01.301,與“閉孔面”(Obturator Surface)明确區分。
來源:Terminologia Anatomica (國際解剖學術語委員會, 2019年修訂版)
五、權威參考資料
恥骨面通常指恥骨聯合面,是骨盆前下部的重要解剖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解剖定位
位于恥骨上支與下支移行處的内側,呈卵圓形粗糙面。兩側恥骨的聯合面通過纖維軟骨連接,構成恥骨聯合,是骨盆前部的關鍵連接點。
相關結構
支撐與保護
與髂骨、坐骨共同構成骨盆,支撐腹腔髒器(如膀胱、子宮等),并維持盆腔穩定性。
妊娠與分娩
女性孕期激素作用下,恥骨聯合面周圍的韌帶松弛,分娩時可暫時性分離以擴大産道。
運動協調
參與行走、跑步時的力學傳遞,平衡軀幹與下肢的負荷。
如果需要更專業的醫學圖解或診斷建議,可參考權威解剖學資料。
按字節運算艙櫃容量地回電路浮式撇油器估計成本制度合法證據間接費用分配表艱苦卓絕接收數據項記錄媒體靜象脊索的棘狀蘭氏鞭毛蟲屬龍膽苦甙魯莽駕駛莫伊倫格臘赫特氏法内髒感覺異常切闆切牙的輕炎症三教九流三羟丙基胺神經解剖學使黃金失去通貨資格視網膜皮質投射區始終探查針脫氣離子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