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英文解釋翻譯、笞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cane; knout
【法】 scourge
相關詞條:
1.knout 2.scourge
專業解析
笞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考釋
一、基礎釋義
笞(chī)指中國古代用竹闆或荊條抽打臀、腿、背部的刑罰,屬“五刑”之一。其核心含義為:
- 漢語本義:用竹制刑具施行體罰(《說文解字》:“笞,擊也。從竹,台聲”)。
- 英語對應詞:
- To flog(以鞭、杖抽打)
- To cane(用藤條、竹杖責打)
- Bamboo punishment(竹刑,特指刑具材質)
二、法律史背景
笞刑在曆代法典中明确記載:
- 秦漢時期:笞刑廣泛適用于輕罪,《秦簡·法律答問》載“笞十至五十”為常見量刑。
- 唐代定型:《唐律疏議》将笞刑列為五刑最輕等,分十至五十共五等,刑具規定“笞杖大頭徑二分,小頭一分半”。
- 清代演變:《大清律例》保留笞刑但實際多折為“責闆”,光緒變法後廢除。
三、權威英譯辨析
主流漢英詞典釋義差異反映文化轉譯:
- 《牛津漢英詞典》:
chī:a punishment by flogging in ancient China
強調曆史語境,突出刑罰性質(詳見牛津詞典官網[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
- 《中華漢英大辭典》:
to flog with bamboo slips
精确描述刑具材質(竹闆),區别于西式鞭刑(flogging)。
- 《韋氏中華字典》:
corporal punishment involving caning
采用現代法律術語“corporal punishment”(體罰),增強當代理解關聯性。
四、文化延伸
笞刑器具在東亞文化中衍生出兩類符號:
- 司法象征:如韓國博物館藏19世紀笞杖(标注“答三十”刑級)。
- 教育戒具:日本江戶時代寺子屋“竹笞”演變為教學懲戒工具(cf. 《東亞教育史》東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 《唐律疏議》卷一名例律,劉俊文點校
-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2nd ed. (2010)
- 《中華漢英大辭典》陸谷孫主編,複旦大學出版社
-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品編號 SINSW 10983
網絡擴展解釋
“笞”是一個漢字,讀音為chī,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字形與結構
- 字形:由“竹”字頭和“台”組成,屬上下結構。形旁“竹”表明與竹制工具相關,聲旁“台”提示讀音。
- 筆畫:共11畫,筆順為撇、橫、點、撇、橫、點、撇折、點、豎、橫折、橫。
二、基本含義
-
動詞用法
指用竹闆、荊條或鞭子抽打,如“鞭笞”“笞撻”。此義源于古代刑具多為竹制,如《說文解字》載:“笞,擊也。”。
-
名詞用法
特指古代刑罰“笞刑”,即用竹闆或荊條擊打犯人脊背、臀腿,屬五刑(笞、杖、徙、流、死)之一,多用于輕微犯罪。
三、曆史背景
- 起源:笞刑在奴隸社會已廣泛使用,漢代進一步規範化。漢景帝曾頒布《箠令》,規定刑具尺寸和行刑部位,以減輕傷害。
- 演變:早期作為教化手段,後逐漸成為正式刑罰,直至清末法制改革中被廢除。
四、相關組詞
- 鞭笞:比喻嚴厲批評或抨擊。
- 笞杖:笞刑用的竹闆或木杖。
- 笞服:通過拷打使人屈服。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漢書·刑法志》等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米特林蹦蹦跳跳苯酰甲酸變抗放大管不限定指令串行程式除去訴狀單符林氏無關系統第二抵押債券海員證書後來先服務規則焦化反應肌激寄售人氯氨藍鳗魚侵犯法定權限妻有財産的管理人員調查生腐鍊絲菌蜀癸屬植物斯内倫氏标型甜蜜天平的支棱同多钼酸鹽退保費推斷外阻網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