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英文解释翻译、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cane; knout
【法】 scourge
相关词条:
1.knout 2.scourge
专业解析
笞的汉英词典释义与考释
一、基础释义
笞(chī)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抽打臀、腿、背部的刑罚,属“五刑”之一。其核心含义为:
- 汉语本义:用竹制刑具施行体罚(《说文解字》:“笞,击也。从竹,台声”)。
- 英语对应词:
- To flog(以鞭、杖抽打)
- To cane(用藤条、竹杖责打)
- Bamboo punishment(竹刑,特指刑具材质)
二、法律史背景
笞刑在历代法典中明确记载:
- 秦汉时期:笞刑广泛适用于轻罪,《秦简·法律答问》载“笞十至五十”为常见量刑。
- 唐代定型:《唐律疏议》将笞刑列为五刑最轻等,分十至五十共五等,刑具规定“笞杖大头径二分,小头一分半”。
- 清代演变:《大清律例》保留笞刑但实际多折为“责板”,光绪变法后废除。
三、权威英译辨析
主流汉英词典释义差异反映文化转译:
- 《牛津汉英词典》:
chī:a punishment by flogging in ancient China
强调历史语境,突出刑罚性质(详见牛津词典官网[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
- 《中华汉英大辞典》:
to flog with bamboo slips
精确描述刑具材质(竹板),区别于西式鞭刑(flogging)。
- 《韦氏中华字典》:
corporal punishment involving caning
采用现代法律术语“corporal punishment”(体罚),增强当代理解关联性。
四、文化延伸
笞刑器具在东亚文化中衍生出两类符号:
- 司法象征:如韩国博物馆藏19世纪笞杖(标注“答三十”刑级)。
- 教育戒具:日本江户时代寺子屋“竹笞”演变为教学惩戒工具(cf. 《东亚教育史》东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唐律疏议》卷一名例律,刘俊文点校
-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2nd ed. (2010)
- 《中华汉英大辞典》陆谷孙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品编号 SINSW 10983
网络扩展解释
“笞”是一个汉字,读音为chī,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字形与结构
- 字形:由“竹”字头和“台”组成,属上下结构。形旁“竹”表明与竹制工具相关,声旁“台”提示读音。
- 笔画:共11画,笔顺为撇、横、点、撇、横、点、撇折、点、竖、横折、横。
二、基本含义
-
动词用法
指用竹板、荆条或鞭子抽打,如“鞭笞”“笞挞”。此义源于古代刑具多为竹制,如《说文解字》载:“笞,击也。”。
-
名词用法
特指古代刑罚“笞刑”,即用竹板或荆条击打犯人脊背、臀腿,属五刑(笞、杖、徙、流、死)之一,多用于轻微犯罪。
三、历史背景
- 起源:笞刑在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汉代进一步规范化。汉景帝曾颁布《箠令》,规定刑具尺寸和行刑部位,以减轻伤害。
- 演变:早期作为教化手段,后逐渐成为正式刑罚,直至清末法制改革中被废除。
四、相关组词
- 鞭笞:比喻严厉批评或抨击。
- 笞杖:笞刑用的竹板或木杖。
- 笞服:通过拷打使人屈服。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历史案例,可参考《说文解字》《汉书·刑法志》等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