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unched card reader
【計】 perforated card
flake; parcel; partial; patch; piece; slice
【計】 slice
【醫】 disc; disci; discus; disk; flap; piece
【經】 card
【計】 read in
implement; organ; utensil; ware
【醫】 apparatus; appliance; crgan; device; organa; organon; organum; vessel
穿孔卡片讀入器(Punched Card Reader)是一種早期計算機輸入設備,用于讀取穿孔卡片(Punched Card)上編碼的數據。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光電或機械方式檢測卡片上特定位置的孔洞是否存在,将孔洞組合代表的二進制信息轉換為電信號,供計算機處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漢英對照
工作流程
編碼标準
曆史意義
以80列卡片為例,其數據容量計算公式為:
$$
text{總比特數} = 80 times 12 = 960 , text{bit} quad (approx 120 , text{字節})
$$
實際有效數據因編碼冗餘度而異。
注:以上内容綜合技術文獻與曆史資料,術語定義符合IEEE标準,引用來源可驗證。穿孔卡片讀入器現已淘汰,但其編碼邏輯直接影響現代條形碼與二維碼技術發展。
穿孔卡片讀入器是一種用于讀取穿孔卡片數據的早期計算機輸入設備,其核心功能是将卡片上的孔洞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别的電信號。以下是詳細解釋:
工作原理 通過機械或光電檢測方式,掃描卡片上特定行列的孔洞位置。當光線或探針穿過孔洞時,會觸發電路産生電脈沖信號,對應二進制"1";無孔位置則标記為"0"()。這種二進制編碼可被計算機解析為程式指令或數據。
曆史作用 在20世紀中期,它是計算機程式和數據輸入的核心媒介。例如,IBM 12行80列标準卡片可存儲單行代碼,大型程式需按順序讀取成百上千張卡片()。讀入器顯著提升了數據處理效率,取代了更早期的紙帶輸入方式。
技術局限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早期大型機(如IBM 360系列)、人口普查數據處理、工業控制系統等領域,直至20世紀80年代逐漸被磁帶和鍵盤輸入取代。
注:因權威性較低,僅參考其關于技術局限的通用描述,主要技術細節以的高權威信息為準。
安全容許應力薄嗬油比萬氏手術比濁計場控制朝臣帶管理程式彈簧指動作點熔接幹杯吸法構造性布局算法過高的國際外彙危機合規頻帶黃栌色素繼發有利的巨大的聚矽酸鹽開型碼過程聯苯氨穹隆體日神生節視頻積分器雙極磁驅動單位水黃皮屬數據類型的排序瞬變的梯級通帶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