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egment descriptor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計】 segment
【醫】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計】 descriptor
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是x86架構計算機系統中用于内存管理的核心數據結構,其英文全稱為"Segment Descriptor"。它定義了内存段的屬性與訪問權限,包含以下關鍵字段:
基地址(Base Address)
32位字段,表示段在物理内存中的起始地址。例如,基地址0x0000F000表明段起始于内存中該位置。
段限長(Segment Limit)
20位字段,定義段的最大長度。當使用4KB分頁時,實際限長需乘以4096,例如限長0xFFF對應4GB空間。
訪問權限(Access Rights)
包含特權級(DPL)、段類型(代碼/數據)和存在位(Present Bit)。例如,DPL=00表示僅内核态可訪問該段。
标志位(Flags)
控制粒度(Granularity,4KB或1B)和默認操作數長度(16/32位)。例如,G=1時限長單位為4KB。
在保護模式下,段描述符存儲于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CPU通過段選擇子(Segment Selector)索引定位具體描述符。現代系統雖普遍采用分頁機制,但段描述符仍用于實現特權級隔離和硬件任務切換。例如,Windows内核使用特定段描述符管理關鍵系統代碼(來源: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段描述符是x86架構中用于内存管理的關鍵數據結構,主要存儲在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每個段描述符占8字節,包含段的基址、界限、訪問權限和屬性信息。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詳細解釋:
段描述符由以下字段組成(基于32位架構):
段基址(Base)
32位字段,定義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在保護模式下,該地址是線性地址(若未開啟分頁則直接映射為物理地址)。
段界限(Limit)
20位字段,表示段的大小。其實際長度由粒度标志(G)決定:
訪問控制字段
操作模式相關字段
内存保護
通過DPL和段界限限制程式的非法訪問,例如低特權級程式無法訪問高特權級段,或訪問越界地址會觸發異常。
段擴展方向控制
兼容性與模式切換
在實模式與保護模式切換時,段描述符提供線性地址轉換和操作尺寸的默認設置。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核心定義和實現細節。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字段的二進制布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博客園或搜狗百科相關文章。
按原料成本為計算依據白蒿除夕甙酶低旁帶東倒西歪的對消法多粘梭狀芽胞杆菌高頻預熱模塑海綿帶恢複時間回路緻動訊號活度積甲狀内軟骨徑向膨脹徑向位移看風使舵的人雷納克氏鹽列表卡片顱内性骨肥厚膜肉性的内中胚層細胞情緒的巯汞林鈉區間遷移沙漏施奈德氏乙酸卡紅染劑壽險檢查法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