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taxation at source
right; answer; reply; at; check; compare; couple; mutual; opposite; versus; vs
face to face
【計】 P
【化】 dyad
【醫】 Adv.; contra-; corps; ob-; p-; pair; par; para-
【經】 vs
duty; geld; tax
【經】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fountainhead; source
【醫】 source
levy; taxation; toll
【經】 assess a tax; imposition; imposition of tax; tax; taxation
從漢英詞典及財稅專業角度,"對稅源征稅"(Taxation at Source)指稅收征管機構直接針對産生稅收的經濟活動或收入來源實施稅款征收的行為。其核心特征與内涵如下:
稅源(Tax Source)
指稅收的經濟來源,即産生應稅收入的根本載體(如企業利潤、個人工資、商品交易等)。例如:
企業所得稅的稅源是企業經營所得(The tax source for corporate income tax is business profits)。
征稅(Tax Levy/Collection)
指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稅款的過程,強調對稅源的直接課征行為:
預扣稅是對利息收入的稅源征稅(Withholding tax applies taxation at source to interest income)。
征收直接性
稅款在收入産生環節即時扣繳(如工資薪金的個稅預扣),減少偷漏稅風險。
例:中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雇主為扣繳義務人(《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
稅基确定性
以可量化的經濟指标(如銷售額、利潤額)為計稅依據,區别于對稅後收益的間接課稅。
參考:OECD稅收術語表将"tax base"定義為課稅對象的量化基準。
企業所得稅(Corporate Income Tax)
以企業淨利潤為稅源直接征稅,稅率適用應納稅所得額(Taxable Income)。
增值稅(Value-Added Tax)
雖為流轉稅,但以每一環節的增值額為稅源實施分段征收(鍊式抵扣機制)。
對稅源征稅不必然由納稅人最終承擔(如企業可通過提價轉嫁增值稅);
後者是前者的技術實現手段之一(如股息紅利的預提所得稅)。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鍊,請通過權威機構官網檢索完整文獻)
“對稅源征稅”是指政府根據稅收的經濟來源(即稅源)依法征收稅款的行為。這一概念需從“稅源”和“征稅”兩方面綜合理解:
稅源是稅收的經濟基礎,指國家征稅的具體來源對象,例如:
廣義上,稅源可理解為國民收入中的剩餘産品部分,是稅收的根本經濟基礎。
征稅是政府依法強制征收稅款的行為,具有以下特點:
指政府針對具體經濟來源實施征稅,例如:
此過程常采用源泉控制方式,即在收入産生環節直接扣繳稅款,例如企業發放工資時預扣個人所得稅,以提高征收效率并減少逃稅。
“對稅源征稅”強調稅收與經濟活動來源的直接關聯性,既保障了財政收入的穩定性,也體現了稅收制度的公平性與經濟調節功能。
安裝施工圖表播散性痤瘡不使用的財務年度持針鉗穿皮器傳真打印機氮族元素導管式供氧裝置多級二極管邏輯防黴靈肥皂草根腹壁下靜脈改小後果的損害輝光放電電壓調整器攪拌結晶器基本環路冷潑療法硫化阻化劑龍涎香精逆流的犬尿氨酸甲酰氨人造絲容許負荷入門乳糜樣的施納貝耳氏腔雙截抛物線體瞬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