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南美治瘧樹英文解釋翻譯、南美治瘧樹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Ticorea febrifuga

分詞翻譯:

南的英語翻譯:

south

美的英語翻譯:

beautiful; beauty; good

治的英語翻譯:

control; cure; govern; manage; punish; rule

瘧的英語翻譯:

impaludism; malaria
【醫】 ague; malaria; paludism

樹的英語翻譯:

arbor; cultivate; establish; set up; tree
【計】 T; tree
【醫】 arbor; arbores; tree

專業解析

南美治瘧樹(學名:Cinchona officinalis)是茜草科金雞納屬常綠喬木,其名稱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翻譯為"South American antimalarial tree"或"quinine tree"。該樹種原生于安第斯山脈海拔1,500-3,000米的熱帶雲霧林中,其幹燥樹皮所含的生物堿具有顯著抗瘧活性。

從植物學角度,該樹高可達15米,樹皮呈灰褐色且縱向裂紋明顯,橢圓形葉片具革質特征,圓錐花序着生白色或粉紅色管狀花。其藥用價值源于含有超25種吲哚類生物堿,其中奎甯(quinine)含量可達2-15%,該化合物通過抑制瘧原蟲裂殖體DNA複制發揮治療作用。

曆史文獻記載顯示,西班牙殖民者1632年在秘魯首次記錄當地土著使用該樹皮治療發熱症狀。1820年法國藥師Pelletier和Caventou成功分離出奎甯結晶,這一發現使該樹種成為全球首個天然抗瘧藥物原料來源。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其提取物對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和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均具抑制作用。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野生種群因過度采伐已被列為近危物種。目前全球90%的商業種植集中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采用無性扡插技術實現可持續采收。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标準清單》仍将奎甯列為二線抗瘧藥物,用于氯喹耐藥株感染治療。

網絡擴展解釋

“南美治瘧樹”通常指原産于南美洲的金雞納樹,其樹皮因含有抗瘧成分奎甯而聞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植物學特征
    金雞納樹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如哥倫比亞、秘魯等),分為大灌木和小喬木兩類,樹皮味苦。其學名為Cinchona,屬茜草科植物。

  2. 曆史與藥用價值
    17世紀,西班牙殖民者發現當地土著用金雞納樹皮治療瘧疾。據記載,秘魯總督夫人因服用樹皮粉末痊愈,該藥被稱為“伯爵夫人的粉末”或“耶稣會樹皮”。樹皮中的奎甯能有效抑制瘧原蟲,成為當時唯一抗瘧藥物。

  3. 殖民掠奪與生态影響
    歐洲殖民者為獲取樹皮,對金雞納樹進行大規模砍伐,導緻南美森林破壞。1640年,耶稣會士提出“砍一補一”政策,試圖平衡資源利用與保護。

  4. 現代意義
    奎甯的發現推動了抗瘧藥物發展,至今仍是治療瘧疾的重要參考。金雞納樹也象征殖民時期資源争奪與生态保護的早期意識。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包甯地衣酸蓖麻子白蛋白不變價值菖蒲苦甙地錢屬植物低于同步的惡意占有人反應極化封頭分解型生産關聯特性矽酸鋁鈉黃芪屬激磁電路經濟生命力浸漬超顯微鏡曠野擴展内存管理器氯硝氨氣體的三氟化铊舌背支實行封鎖施提林氏毛從收容所雙烯丙基化三硫酸性一號鉻變楦天線電阻脫氰基土壤中氮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