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rfvedsonite
natrium; sodium
【醫】 Na; natrium; natrum; sodii; sodio-; sodium
calcium
【醫】 Ca; calcium
【機】 amphibole
中文名:鈉鈣閃石
英文名:Riebeckite
礦物類别:鍊狀矽酸鹽礦物,屬堿性角閃石族(Amphibole Group)
化學成分與結構
化學式為 $ce{Na2Fe^{2+}3Fe^{3+}2Si8O22(OH)2}$,屬單斜晶系。其晶體結構中鈉(Na⁺)和鈣(Ca²⁺)占據特定陽離子位點,鐵離子(Fe²⁺/Fe³⁺)構成主要金屬元素,呈現纖維狀或柱狀集合體。
命名來源
英文名 "Riebeckite" 源自德國礦物學家Emil Riebeck,以紀念他對堿性角閃石研究的貢獻。中文名“鈉鈣閃石”直譯其成分特征(鈉、鈣元素主導)。
物理性質
地質産狀
常見于堿性花崗岩、正長岩及變質岩中,與霓石、鈉長石共生。著名産地包括格陵蘭島、俄羅斯科拉半島及中國四川攀西地區。
工業與健康意義
部分纖維狀變體(如青石棉)屬緻癌物,但緻密塊狀鈉鈣閃石可用于耐酸材料制備。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将其列為1類緻癌物。
Mindat.org - Riebeckite 礦物頁(鍊接:https://www.mindat.org/min-3430.html)
潘兆橹《結晶學與礦物學》(第3版),地質出版社,2015年,ISBN 978-7-116-09420-0.
IMA-CNMNC 礦物名錄(鍊接:https://cnmnc.main.jp/)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引用,以上内容綜合權威礦物學資料編纂,引用來源為真實學術平台及出版物。)
鈉鈣閃石是一種含鈉和鈣的矽酸鹽礦物,屬于閃石族礦物。閃石族是角閃石類礦物的總稱,其晶體結構為雙鍊矽氧骨幹,化學組成複雜且存在廣泛的類質同象替代現象。鈉鈣閃石的特性如下:
化學組成 其化學通式可表示為 (text{(Na,Ca)}_2text{(Mg,Fe}^{2+}text{,Fe}^{3+}text{,Al)}_5text{(Si,Al)}8text{O}{22}text{(OH)}_2),鈉(Na)和鈣(Ca)占據晶體結構中的陽離子位,同時含鎂、鐵、鋁等元素,具體比例因地質環境而異。
物理性質
産狀與成因 鈉鈣閃石常見于中高級變質岩(如角閃岩、片麻岩)和某些中酸性火成岩中,也可在熱液蝕變帶或接觸變質帶形成。其形成與高溫高壓環境相關。
用途與注意事項
由于未搜索到最新文獻,建議通過礦物學專業數據庫(如Mindat.org)或岩石學手冊進一步驗證具體變種信息。
白桂皮屬殘羹剩飯産科直徑持久性數據單純性稽留熱彈性切割砂輪靛藍磺酸第二锕系元素丁内未利番瀉葉二矽酸鹽航空天線宏單元簡并密碼子假造的甲狀腺切除後手足搐搦空白指令帶礦業零星銷售李氏算法描述符屬性矩陣能注量濃縮塔貧混合物評定法氣體代謝全空字段審核期市場鑒定試鹵靈試驗性質的望遠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