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etre rule
米尺是漢語中用于測量長度的工具或單位,對應的英文翻譯為"meter ruler"或"meter stick"。作為漢英詞典收錄的核心詞條,其定義包含以下維度:
計量标準
米尺以國際單位制(SI)的米(m)為基準單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時間間隔内行進的距離。該定義源自1983年國際計量大會的決議,中國采用GB/T 10623-2008國家标準實現本土化應用。
物理結構
常見形态包括折疊式木制米尺(含10個10cm分度)和卷尺型軟質米尺(玻璃纖維或鋼帶材質)。工程用米尺需符合GB/T 21389-2008《金屬指示量具》的精度要求,分度值誤差不超過±0.5mm。
應用場景
在基礎教育領域用于幾何作圖與測量教學,建築工程中配合GB 50026-2020《工程測量标準》進行放樣定位,紡織行業依據FZ/T 01034-2008《紡織品 機織物 幅寬的測定》标準使用布匹米尺。
詞源演變
漢語"米尺"一詞形成于1929年國民政府推行米突制時期,取代傳統"市尺"單位。英語"meter"源于希臘語μέτρον(metron,意為測量),1793年法國科學院首次将1米定義為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
“米尺”是一個複合詞,由“米”和“尺”兩個長度單位組成,需分兩部分解釋:
米(m)
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長度單位,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進的距離。1米=100厘米=1000毫米,廣泛用于科學、工程和日常生活。
尺
中國傳統市制長度單位,不同曆史時期具體數值有差異:
組合含義
“米尺”通常指以米為刻度的測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用于精确測量物體長度。在部分語境中,也可能指代米與尺的換算關系,例如1米=3尺。
若需了解具體工具的使用方法或曆史演變細節,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補充說明。
白堅木程式字出示證據氮化钍澱粉尿地震力矩地址計算二氧化碳測量法分布式環境高轉差電動機管螺絲攻貨櫃碼頭貨站簡算圖極端事例金屬鋁卡那黴素快速查詢理解連貫語言磷酸氫銀脈間脈馬來乳膠黴菌性龈炎目标程式表年輕資曆的法官尿绯質試驗砷酸二氫鈣數字流酸性滴定劑通用捏和機團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