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mugshot
【醫】 prosopo-
photo; photograph; picture; print
【醫】 photogram; picture; pnotograph
面部照片(facial photograph)在漢英詞典中的定義與應用解析如下:
中文釋義
指通過攝影設備捕捉的人臉正面圖像,需清晰呈現五官特征(如眼、鼻、口)及面部輪廓,用于身份識别或檔案記錄。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
英文對應詞
标準譯法為"facial photograph"(通用術語),在生物識别領域亦稱"mug shot"(多指警方存檔照)或"portrait photo"(側重肖像用途)。
來源:ISO/IEC 19794-5:2011《信息技術-生物特征識别數據交換格式》
國際标準規定需滿足:無遮擋、中性表情、雙眼平視鏡頭,分辨率不低于 600 dpi。
主要用于:證件照(如護照/身份證)、生物特征數據庫、醫學影像記錄(如皮膚病診斷)及安全監控系統。
中國公共安全行業标準
《GA/T 2000.1-2023 人像識别應用技術規範》将面部照片定義為:"以人臉為拍攝主體的靜态數字圖像或物理介質圖像,需包含從發際線至下颌的完整面部區域。"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在 ISO 39794-5:2020 中明确要求面部照片應"在均勻光照環境下拍攝,避免陰影覆蓋關鍵識别區域"。
來源:《牛津攝影技術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Photography)
“面部照片”指通過攝影技術記錄的人臉正面或特定角度的影像,主要用于身份識别、醫學分析、藝術創作等領域。以下從定義、組成和應用三方面詳細解釋:
“面部”指人體頭部從發際線至下颌底、兩側至耳前的區域,包含眼、鼻、口等五官及皮膚、肌肉等組織。“照片”是通過感光材料或數字技術記錄的靜态影像,可呈現人或物體的視覺信息。因此,“面部照片”特指以人臉為核心拍攝對象的影像。
解剖結構
面部包括11個分區,如額區、眶區、鼻區等,不同區域對應特定生理功能或病理表現。例如,中醫面診通過分析唇色(如偏紫提示淤血)、面色(如面紅可能關聯心腦血管問題)判斷健康狀況。
皮膚與膚質
面部皮膚分為油性、中性、幹性及過敏性膚質,直接影響皮膚狀态和影像呈現效果。
醫學領域
中醫通過面部照片分析氣血、髒腑功能,如額頭長痘可能與肝髒負荷相關;現代醫學用于皮膚疾病診斷或手術規劃。
身份識别
用于證件照、生物識别系統,需清晰展示五官輪廓及比例特征。
藝術與攝影
肖像攝影強調面部三庭比例(上額、中眼鼻、下嘴颏)及光影表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場景下的具體拍攝規範或醫學診斷案例,可查閱相關專業來源。
巴克豪生效應布霍勒反應不形成粒細胞的超濾觸染性軟疣電平靈敏電路斷斷續續地多瓣的讀前打擾脈沖讀圖器杜韋日埃氏縫術費裡高溫計分配到成本中心附睾襞光化性唇炎和數位磺基愈創木酚化學改性橡膠捷運公司聚類取樣均勻介質口瘡性潰瘍螺栓接合耐蒸煮性派遣的青春期妄想癡呆曲線闆神經膠質增生臀筋膜孔脫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