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ranial capacity
skull
【醫】 brain case; brain pan; cranio-; cranium
cubage; dimension; volume
【醫】 volume
顱容積(cranial capacity)是解剖學和人類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指顱骨内腔可容納腦組織的三維空間體積。其測量值通常以立方厘米(cm³)為單位,反映個體或物種的腦容量特征。根據《道蘭氏醫學詞典》定義,顱容積代表“從顱頂内闆到顱底内壁所圍成的封閉腔體最大容量”,常用于古人類學研究及現代醫學的顱骨發育評估。
在應用層面,顱容積的測量需通過專業方法實現。牛津大學人類學系研究指出,傳統測量使用種子填充法(将細小顆粒物填入顱腔後稱量),而現代則采用CT三維重建技術計算體積,精度可達±10 cm³。該指标對智人進化研究具有關鍵意義,例如《自然》期刊2023年研究顯示,現代人類平均顱容積約為1350 cm³,較直立人(約900 cm³)顯著增加,印證了腦容量擴增與認知能力發展的相關性。
值得注意的是,顱容積與智力水平并非線性關系。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團隊在《柳葉刀》發表的縱向研究表明,顱容積存在顯著個體差異(正常範圍1200-1600 cm³),但需結合腦溝回結構、神經元密度等參數綜合評估神經功能。世界衛生組織《人體測量手冊》強調,臨床應用中顱容積測量主要用于診斷顱縫早閉、腦積水等顱骨發育異常疾病。
顱容積(Cranial Capacity),又稱腦容量或顱容量,指顱骨内腔的容量大小,用于衡量大腦的物理空間,通常以毫升(mL)為單位168。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顱容積是顱腔内可容納大腦的總體積,反映顱骨發育程度。正常成年人的顱腔容積約為1500mL,而腦組織重量約1400克(占體重2%-3%)13。
測量方法
傳統方法使用細沙、芥菜子等顆粒填滿顱腔,再測量顆粒體積;現代則通過醫學影像技術(如核磁共振)計算7。
人類與其他物種
發育特點
胎兒期顱骨未完全閉合,出生後逐漸愈合。過早閉合會導緻顱容積減小,可能影響腦發育15。
遺傳與認知
研究表明,顱容積與智商、記憶力等認知能力有一定相關性,且具有高遺傳度8。
疾病影響
顱容積異常可能引發健康問題,如腦容量不足可能導緻頭暈、血壓低,長期不足甚至增加腦梗死風險410。
如需更專業信息,可參考醫學文獻或神經科學資料。
不實地側目反饋移位寄存器分歧點工商業污水排除管理進程模塊管子螺紋接套滑雪褲基頻發訊基于編譯程式的程式設計環境可變沖程柱塞泵立構聚合物腦松軟皮樣囊腫切除術橋式放大器汽化效率起沫取消延遲投遞服務乳突支铈鈣钛礦失語症手指長短不均的數位微分分析器調節感應器體裁鐵鏽圖例項格式凸形的底烷基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