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nterest equalization tax
accrual; interest
【計】 interests
【經】 interest; interest on money; takings
【經】 equalising duties; equalization charge
利息平衡稅(Interest Equalization Tax)是美國1963年至1974年實施的金融調控政策,旨在通過稅收手段平衡國内資本流動與國際收支。其核心機制是對美國居民購買外國證券的收益征收附加稅,從而抑制資本外流并維持美元彙率穩定。
定義與背景
該稅種根據1963年《利息平衡稅法案》設立,針對美國投資者購買外國債券、股票等證券産生的利息或股息征收差别稅率(債券類稅率15%,股票類稅率1.05%)。計算公式為:
$$
text{應納稅額} = text{證券票面價值} times text{適用稅率}
$$
例如購買10萬美元外國債券需繳納$15,000稅款。
政策效應
1974年該稅因資本管制效率下降及美元危機加劇被正式廢除,但其調控思路仍為現代跨境資本管理提供參考(國會圖書館立法記錄)。
利息平衡稅(Interest Equalization Tax)是美國在1963年至1974年間實施的一項特殊稅收政策,其核心目的是通過稅收手段限制資本外流,以維護國内經濟穩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背景
該稅項針對美國居民購買外國證券(如債券、股票)所獲得的利息或股息收入征收。當時美國面臨國際收支逆差問題,政府希望通過提高投資外國證券的成本,減少國内資本流向海外市場。
征稅機制
根據規定,若外國證券的收益率高于美國本土同類證券,其差額部分需作為稅款繳納給政府。例如,若美國債券收益為3%,而外國債券收益為5%,則2%的差額可能被征稅。這種設計直接降低了投資者對外國高收益資産的興趣。
政策影響
曆史意義
這一政策反映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美國對資本流動的幹預嘗試,也為後續國際稅收協調提供了案例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政策細節或具體稅率計算方式,可查閱美國財政部曆史檔案或國際金融相關文獻。
苯磺酸甲酯編選産孢子酵母程式存取鍵枞萜等效力系電子柱洞穴反演軸剛度矩陣國際經濟交流華蟾蜍他定寄存器窗口說明經濟萎縮晶石靜态存取存儲器攔累增雜音連續侵犯行為籬笆立約做某事籠統債券羅阿絲蟲.眼絲蟲熱力學平衡三單元調制實用記錄系統受保護的租借權酸解網膜檢影法未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