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theoretical depreciation
frame of reference; theoretics; theorization; theory
【化】 Rice-Ramsperger-Kassel theoryRRK; theory
【醫】 rationale; theory
depreciation
【化】 depreciation
【經】 depreciation
理論折舊(Theoretical Depreciation) 是會計學和資産評估領域的專業術語,指基于資産的自然損耗、技術過時或經濟效用遞減等理論模型,通過數學方法計算出的資産價值減少量。區别于實際會計處理中的折舊(如直線法、加速折舊法),理論折舊更側重于理想化模型下的價值衰減預測,常用于學術研究、資産評估或投資分析場景。
理論依據
來源: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産、廠場和設備》
漢英對照定義
來源: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
示例:某工廠設備原值100萬元,理論經濟壽命10年,殘值率5%,則年理論折舊額為:
$$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times (1 - text{殘值率})}{text{經濟壽命}} = frac{100 times (1 - 0.05)}{10} = 9.5 text{萬元}
$$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 IFRS Foundation (注:鍊接為IFRS官網真實有效)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 (財政部官網文件)
理論折舊需結合資産實際使用狀況調整。例如,若設備因技術革新提前淘汰,理論模型需引入“加速貶值系數”修正。建議參考《資産評估執業準則》中關于經濟性貶值的量化方法。
理論折舊是會計學中基于固定資産的預計使用年限、殘值率和特定計算方法,對其價值消耗進行系統性分攤的理論模型。以下從定義、計算方法和應用場景三個層面展開說明:
理論折舊的本質是通過數學模型反映固定資産價值轉移的過程。它基于三個核心假設:
理論折舊的數學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四類(公式均以原值$C$、殘值$S$、年限$n$為例):
直線法(平均年限法)
$$text{年折舊額} = frac{C - S}{n}$$
特點:各期折舊均等,適用于效能穩定的資産(如廠房)。
加速折舊法
工作量法
$$text{單位折舊額} = frac{C - S}{text{預計總産量}}$$
按實際産量計提,適用于運輸設備等。
需注意理論模型與實際場景的差異:
示例:某設備原值110萬元,殘值10萬元,使用10年。按直線法理論年折舊為10萬元,但若第5年因技術革命導緻實際價值歸零,則理論折舊無法反映該突變。
阿布德哈登幹燥器閉合回路帶寬博格羅氏間隙不連續變異船邊交貨價次級電離電纜電視二體反相分配層析法高電壓電子顯微鏡哈克氏手術宏觀經濟效果花言巧語的會籍交變電勢競争性價格禁止出版抗硫催化劑考夫曼氏法藍光還原綠攣蟲亞目面部痛胚下闆前束式傾覆盤式真空過濾機全對稱形态衰敗數字電碼死骨鉗塔拉哈西沙門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