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德耳氏手術英文解釋翻譯、裡德耳氏手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Ridell's operation
分詞翻譯:
裡的英語翻譯:
inner; liner; lining; neighbourhood
【法】 knot; sea mile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手術的英語翻譯:
operation; surgery
【醫】 operation
專業解析
裡德耳氏手術(Riedel's Procedure)是一個在醫學領域具有特定含義的專業術語,主要涉及兩種不同的外科手術操作,均以德國外科醫生伯恩哈德·裡德耳(Bernhard Moritz Carl Ludwig Riedel)的名字命名。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 術語定義 (Terminology Definition)
- 中文 (Chinese): 裡德耳氏手術 (Lǐ dé ěr shì shǒu shù)
- 英文 (English): Riedel's Procedure
- 核心含義 (Core Meaning): 指由德國外科醫生 Bernhard Riedel (1846-1916) 首創或推廣的兩種不同的外科手術技術。
二、 具體手術類型詳解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Specific Procedures)
裡德耳氏手術主要關聯以下兩種手術:
-
裡德耳氏鼻窦手術 (Riedel's Procedure for Chronic Sinusitis)
- 適應症 (Indication): 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的、難治性的慢性額窦炎(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特别是當炎症累及額窦底部和眶上區域時。
- 手術方式 (Surgical Technique): 這是一種根治性手術。其核心步驟是完全切除額窦的前壁、底部以及病變的粘膜組織,并将額窦的引流通道(鼻額管)與篩窦(ethmoid sinus)廣泛溝通,建立一個大的、開放的引流腔隙,使其與鼻腔直接相通。手術範圍通常包括切除額窦前壁、底壁(眶上壁的一部分)以及相關的篩窦氣房。
- 目的 (Purpose): 徹底清除感染病竈,建立永久、通暢的引流,防止炎症複發。由于切除了額窦前壁,術後患者前額會出現明顯的凹陷畸形。
- 現代應用 (Modern Application): 隨着鼻内鏡微創手術技術的發展(如鼻内鏡下額窦開放術,Draf IIb 或 Draf III 型手術),經典的裡德耳氏手術因其創傷大、遺留明顯畸形等缺點,現已極少作為首選方案。但在極少數極端複雜的病例或鼻内鏡手術失敗的情況下,仍可能被考慮。
- 英文關鍵術語: Chronic frontal sinusitis, radical ablation, anterior wall of frontal sinus, floor of frontal sinus, nasofrontal duct, ethmoidectomy, external approach, cosmetic deformity.
-
裡德耳氏肝葉切除術 (Riedel's Lobe / Hepatic Resection)
- 適應症 (Indication): 此名稱更常用于描述一種解剖學變異,而非特定手術。但在曆史文獻中,也可能指代與處理肝髒特定區域(如肝右葉的舌狀下垂部分)相關的手術。
- 解剖變異 (Anatomical Variant): “裡德耳葉”(Riedel's lobe)是指肝髒右葉向下延伸超出肋緣,形成的一個舌狀突起。這是一種相對常見的解剖變異(發生率約3-5%),通常無症狀,多為體檢或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它并非真正的獨立肝葉,而是肝右葉的一部分。
- 與手術的關聯 (Association with Surgery): 雖然“裡德耳氏手術”在此語境下并非一個标準的手術名稱,但在處理涉及此變異區域(如該部位發生腫瘤、囊腫或外傷)時,可能需要進行包含該部分的肝切除術(肝部分切除術或肝段切除術)。曆史上,Bernhard Riedel 曾描述過此解剖變異并可能處理過相關病變。
- 英文關鍵術語: Riedel's lobe, anatomical variant, liver, right lobe, tongue-like projection, subcostal margin, hepatic resection, partial hepatectomy.
三、 曆史背景與人物 (Historical Context and Figure)
- 伯恩哈德·裡德耳 (Bernhard Moritz Carl Ludwig Riedel, 1846-1916): 德國著名外科醫生和解剖學家,曾在耶拿大學擔任外科教授。他在腹部外科(尤其是膽囊疾病手術)和耳鼻喉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他詳細描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肝髒解剖變異(裡德耳葉),并首創了治療慢性額窦炎的根治性手術方法(裡德耳氏鼻窦手術)。
引用參考 (References):
- Riedel, B. M. C. L. (1897). Die entzündlichen Erkrankungen der Stirnbeinhöhle. Jena: Gustav Fischer. (原始文獻,描述了額窦炎手術)
- Cummings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權威教科書,詳細描述慢性鼻窦炎手術發展史及各種術式,包括 Riedel's procedure). Elsevier.
-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權威解剖學教科書,描述 Riedel's lobe 作為肝髒解剖變異). Elsevier.
-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rgical Practice (權威外科學教科書,涵蓋肝髒解剖、變異及肝切除術). Elsevier.
- Netter, F. H. (2019). Atlas of Human Anatomy (經典解剖圖譜,圖示肝髒解剖及變異). Elsevier.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裡德耳氏手術”(可能為音譯名稱),目前未見廣泛使用的标準醫學術語記錄。根據相似發音及醫學史推測,可能與以下内容相關:
-
Riedel手術(膽道手術)
若指“Riedel手術”,通常指一種用于治療膽總管末端梗阻的膽腸吻合術,由德國外科醫生Bernhard Riedel(1849-1916)提出。該手術通過将膽總管與空腸直接吻合,解除因腫瘤或狹窄導緻的膽汁淤積,屬于姑息性手術。
-
Riedel甲狀腺炎
另一種可能是“Riedel病”(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由Bernhard Riedel描述,但屬于疾病而非手術。其治療可能需要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以緩解壓迫症狀。
-
可能的拼寫誤差
若為“裡德爾氏手術”,需結合具體領域判斷,例如神經外科或耳鼻喉科手術,但暫無明确對應術式。
建議:
由于術語的準确性存疑,若涉及具體醫療場景,請進一步确認手術名稱的英文原文(如Riedel手術)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更精準解答。同時,建議咨詢專業醫生獲取權威解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撥款分析玻璃毛細管粘度計不選重複的記錄充電機狄卡古倫耳輪腳反向極性概率機火成的監視的結腸麻醉解除對一項財産的扣押繼發性釉護膜精索切除術技術協議聚十一酰胺纖維聯眯臨界報警系統流通電泳法魯巴爾希氏結晶目标文件您巧匠橋牌氣體動力論全同步的乳色的束縛松柏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