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幾何慣性矩英文解釋翻譯、幾何慣性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geometrical moment of inertia

分詞翻譯:

幾何的英語翻譯:

geometry; how many; how much

慣的英語翻譯:

be used to; indulge; spoil

矩的英語翻譯:

quadrature; rules; square
【醫】 moment

專業解析

幾何慣性矩(Geometric Moment of Inertia),在工程力學和材料力學領域,是指截面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的幾何量度。它僅與截面的形狀、尺寸及軸線的位置有關,與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質無關。其英文對應術語通常為Area Moment of Inertia 或Second Moment of Area。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物理意義:

    • 幾何慣性矩描述了一個平面圖形(如梁的橫截面)圍繞某個特定軸(如中性軸)旋轉時,其面積分布相對于該軸的離散程度。
    • 數值越大,表示面積分布離該軸越遠,截面抵抗圍繞該軸彎曲變形的能力就越強。它是計算梁在彎曲載荷作用下産生的應力和撓度的關鍵參數。
  2. 數學表達:

    • 對于一個平面圖形,繞 x 軸的幾何慣性矩(通常表示為 (Ix) 或 (I{xx}))定義為: $$ I_x = int_A ydA $$ 其中:
      • (A) 是圖形的總面積。
      • (y) 是微面積 (dA) 到 x 軸的垂直距離。
      • 積分在整個面積 (A) 上進行。
    • 同理,繞 y 軸的幾何慣性矩((Iy) 或 (I{yy}))定義為: $$ I_y = int_A xdA $$ 其中 (x) 是微面積 (dA) 到 y 軸的垂直距離。
  3. 關鍵特性:

    • 幾何屬性: 僅取決于截面的形狀、尺寸和所選參考軸的位置,與材料的彈性模量、密度等物理屬性無關。
    • 量綱: 長度的四次方(如 m⁴, mm⁴)。
    • 平行軸定理: 如果已知截面繞通過其形心(質心)的軸的慣性矩 (I_{c}),則計算該截面繞任何與之平行的軸的慣性矩 (I) 的公式為: $$ I = I_c + A d $$ 其中 (A) 是面積,(d) 是兩個平行軸之間的距離。這個定理在工程計算中非常重要。
    • 主軸: 對于任何截面,都存在一對相互垂直的軸(稱為主軸),繞這對軸的慣性矩一個達到最大值,另一個達到最小值(且慣性積為零)。繞主軸的慣性矩稱為主慣性矩。
  4. 應用:

    • 梁的彎曲應力計算: 梁彎曲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sigma) 計算公式為: $$ sigma = frac{My}{I} $$ 其中 (M) 是彎矩,(y) 是所求應力點到中性軸的距離,(I) 是截面對中性軸的幾何慣性矩。可見,(I) 越大,在相同彎矩下産生的彎曲應力越小。
    • 梁的彎曲變形(撓度與轉角)計算: 梁的撓度與轉角公式中也包含幾何慣性矩 (I)。(I) 越大,梁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越強,在相同載荷下撓度和轉角越小。
    • 截面設計: 工程師通過選擇具有較大慣性矩的截面形狀(如工字鋼、箱型梁)來設計更輕、更經濟的結構構件,使其能夠承受更大的彎曲載荷。
  5. 與質量慣性矩的區别:

    • 幾何慣性矩(Area Moment of Inertia)描述的是面積的分布,用于計算彎曲問題。
    • 質量慣性矩(Mass Moment of Inertia)描述的是質量的分布,用于計算物體繞軸旋轉時的動力學問題(如角加速度)。兩者名稱相似但物理意義和量綱不同,需注意區分。

常見截面幾何慣性矩公式示例:

參考資料:

  1. MIT OpenCourseWare -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提供了關于梁彎曲、應力和慣性矩的詳細講解和推導。來源:MIT OpenCourseWare (可搜索相關課程資料如 "Bending of Beams" 或 "Moments of Inertia")。
  2. Engineering Toolbox - Area Moment of Inertia: 提供了常見截面幾何慣性矩的計算公式和簡要說明。來源:The Engineering Toolbox
  3. Wikipedia - Second moment of area: 提供了該概念的詳細定義、數學表達、性質和應用的綜合概述。來源:Wikipedia

網絡擴展解釋

幾何慣性矩(又稱截面慣性矩或面積二次矩)是材料力學和結構工程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物體截面對彎曲變形的抵抗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
    幾何慣性矩是截面上各微面積與其到某軸距離平方乘積的積分,反映截面形狀對彎曲剛度的貢獻。其數學表達式為:
    $$ I_x = int_A y , dA quad text{(對x軸的慣性矩)}
    $$
    其中,( y ) 是微面積 ( dA ) 到x軸的垂直距離。

  2. 物理意義
    慣性矩越大,材料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越強。例如,工字梁的截面設計通過增大遠離中性軸的材料分布來提升慣性矩,從而增強抗彎性能。

  3. 常見截面公式

  1. 應用場景
  1. 與轉動慣量的區别
    幾何慣性矩基于面積分布,用于靜力學分析;轉動慣量基于質量分布,用于動力學中的旋轉問題。

單位:國際單位為 ( text{m} ) 或 ( text{mm} )。
注意:計算時需明确參考軸,不同軸的慣性矩可通過平行軸定理轉換。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苯托沙敏變址計數器彩色訊號程式算子導電玻璃打手勢二甲十八烷胺附睾切開術腹股溝隱睾附颏囊腫改進的間略微分重疊法公稱容積光電溫床鼓室炎合法授權卡利奧本可分頁的蘭杜茲氏紫癜瀝青粘度螺旋形步态的青春期咳擅自征稅深層開采聲全息照相術聲音應答裝置實現程式水分子輸乳小管輸送人調整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