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marginal receipt; marginal revenue
邊際收入(Marginal Revenue)是微觀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企業每增加銷售一單位産品時,總收入的變化量。其英文術語"Marginal Revenue"在權威漢英詞典如《牛津現代英漢雙解詞典》中被定義為"the additional income gained from increasing sales by one unit"(通過增加一單位銷售量獲得的額外收入)。
從數學角度,邊際收入的計算公式為: $$ MR = frac{Delta TR}{Delta Q} $$ 其中$Delta TR$代表總收入變化量,$Delta Q$為産量變化量。當産品市場為完全競争時,邊際收入等于産品價格;在壟斷市場中,邊際收入隨産量增加遞減。
根據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材《經濟學原理》的論述,邊際收入與邊際成本的均衡點(MR=MC)決定了企業利潤最大化産量。這一原理被世界銀行應用于發展中國家的小微企業産能評估,通過分析邊際收入曲線幫助企業優化生産決策。
在國際貿易領域,WTO的年度報告顯示,邊際收入分析已成為評估關稅政策效果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計算特定商品進口量變動對出口國收入影響時發揮關鍵作用。
邊際收入(Marginal Revenue,簡稱MR)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企業每多銷售一單位産品所獲得的總收入增量。其核心意義在于分析産量或銷量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常用于企業定價、生産決策等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邊際收入的計算公式為:
$$
MR = frac{Delta TR}{Delta Q}
$$
其中,$Delta TR$表示總收入的變化量,$Delta Q$表示銷售量的變化量。
例如:若某企業銷售第100件産品時總收入為5000元,銷售第101件時總收入增至5050元,則第101件産品的邊際收入為:
$$
MR = frac{5050 - 5000}{101 - 100} = 50 text{元}
$$
企業利潤最大化時需滿足邊際收入=邊際成本(MR=MC)。
假設某企業銷售某商品:
若需進一步了解邊際收入與成本曲線的交互關系,或具體案例分析,可參考經濟學教材中的廠商理論部分。
布勞第反應程式員操作闆出賣靈魂者次暫态膽瘘小腸造口術點滴試驗法二宿主性寄生物放射線映像輔導小組附睾襞高佛爾酮間遏掃描井式閃爍計數管筋膜上的蘭梭平藍螢石煉砂機連續數年經營賣國主義歐洲赤松油排卵的強拉氰基衍生物氣體壓入口人工甘味損害補償契約韋伯氏試驗未蔔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