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膠體形成英文解釋翻譯、膠體形成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gelatification

分詞翻譯:

膠體的英語翻譯:

colloid
【化】 colloid; reuuber matrix; rubber mass; rubber matrix
【醫】 colloid

形成的英語翻譯:

form; engender; come into being; emerge; fashion; mould; pose; shape
【醫】 formation
【經】 forms; shape

專業解析

膠體(colloid)是指一種物質以微小顆粒(1-1000納米)均勻分散在另一種介質中形成的穩定體系。其形成過程包含兩個核心要素:分散相(dispersed phase)與分散介質(dispersion medium),例如牛奶中的脂肪顆粒(分散相)懸浮于水(分散介質)中。

膠體形成機制

  1. 分散法:通過機械研磨或超聲波破碎将大顆粒物質分解至膠體尺寸,例如石墨經研磨後形成膠體石墨懸浮液。
  2. 凝聚法:通過化學反應使溶質分子聚集為膠體顆粒,如硫代硫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硫溶膠($text{Na}_2text{S}_2text{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2text{NaCl} + text{S}downarrow + text{SO}_2uparrow + text{H}_2text{O}$)。

穩定因素

膠體的穩定性依賴雙電層排斥效應(electrostatic repulsion)和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例如,氫氧化鐵膠體因吸附陽離子形成擴散雙電層而避免聚沉。

應用實例

膠體廣泛用于醫藥(如納米藥物遞送系統)、食品工業(如明膠增稠劑)及環境工程(如膠體吸附重金屬污染物)。


參考資料:

  1. 《物理化學》第十版,天津大學出版社
  2.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Colloid Science: Principles"
  3. IUPAC術語數據庫,"Gold Book of Colloids"
  4. 《膠體與界面化學》實驗手冊
  5.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2024年膠體專題綜述

網絡擴展解釋

膠體是分散質粒子直徑介于1-100納米之間的分散體系,其形成與分散質的大小、分散條件及穩定性密切相關。以下是膠體形成的詳細解釋:

一、膠體的基本定義

膠體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體系,由分散質(微小顆粒)和分散劑(連續介質)組成。例如,氫氧化鐵膠體中,Fe(OH)₃是分散質,水是分散劑。

二、形成條件與原理

  1. 分散質尺寸控制
    膠體形成的核心在于分散質顆粒大小需在1-100納米範圍内。例如,FeCl₃水解生成的Fe(OH)₃顆粒因尺寸合適而形成膠體,而非沉澱。
    反應方程式:
    $$text{Fe}^{3+} + 3text{H}_2text{O} xrightarrow{Delta} text{Fe(OH)}_3(text{膠體}) + 3text{H}^+$$

  2. 分散方法

    • 物理分散法:如将泥土放入水中,微小土壤顆粒因重力無法快速沉降,形成膠體。
    • 化學凝聚法:通過水解或複分解反應生成微小顆粒,如矽酸膠體的制備。
  3. 穩定性因素
    膠體顆粒表面帶電(如Fe(OH)₃膠體帶正電),通過吸附同種電荷離子産生靜電排斥,阻止聚集沉澱。

三、膠體與溶液、懸濁液的區别

性質 溶液 膠體 懸濁液
分散質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穩定性 穩定,均相 較穩定,多相 不穩定,易沉降
實例 NaCl水溶液 Fe(OH)₃膠體 泥漿水

四、膠體的應用與實例

五、膠體的破壞

當膠體失去穩定性(如加入電解質或加熱),顆粒會聚集成大顆粒而沉澱,稱為聚沉。例如,明礬淨水利用Al³⁺水解生成的Al(OH)₃膠體吸附雜質後聚沉。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反應機理,可參考化學教材或膠體化學專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補償方法不能引用的超智變質者穿線表磁壓電流測定器對分角腹側部結腸切開術肛結節格利雅反應過渡區域角上甲基靜态印出競争配位反應金融中心金屬鈍态急性脊髓麻痹距跟骨間韌帶邁-墨二氏療法民主法律醚吸入器模糊環境内形成性的平價彙率皮蠅磷青光眼性陷凹雀稗屬榮枯水樣液投資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