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态溶液英文解釋翻譯、膠态溶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olloidal solution
分詞翻譯:
膠态的英語翻譯:
【醫】 colloidal state
溶液的英語翻譯:
liquor; solution
【化】 liquor; solution
【醫】 Liq.; Sol.; solutio; solution
專業解析
膠态溶液(Colloidal Solution),又稱溶膠(Sol),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徑介于1納米至100納米 之間的分散體系。其核心特征在于分散相粒子足夠小,不會因重力作用迅速沉降,但又大到足以散射光線(産生丁達爾效應),且不能透過半透膜。這種介于真溶液和粗分散體系(如懸濁液)之間的狀态賦予了膠态溶液獨特的性質和應用價值。
詳細解釋:
-
定義與基本特征:
- 分散相與分散介質: 膠态溶液由兩種物質組成:被分散成微小粒子的物質稱為分散相(如金溶膠中的金粒子),容納分散相粒子的連續相稱為分散介質(如水、有機溶劑等)。
- 粒徑範圍: 分散相粒子的直徑必須在1-100 nm 範圍内。這是區分膠體與真溶液(粒子<1 nm,如離子、小分子)及粗分散體系(粒子>100 nm,如泥漿)的關鍵标準。
- 穩定性: 膠态溶液具有動力學穩定性(粒子持續進行布朗運動,抵抗重力沉降)和聚結不穩定性(粒子有自發聚集變大并最終沉澱的趨勢)。穩定性的維持常依賴于粒子表面的電荷排斥(雙電層結構)或吸附的保護層(如高分子或表面活性劑)。
- 光學性質: 膠體粒子能散射可見光,當一束光通過膠态溶液時,在垂直于光線的方向可觀察到一條光亮的“通路”,稱為丁達爾效應。這是鑒别膠體與真溶液的簡便方法 。
-
重要性質:
- 布朗運動: 分散介質分子從各個方向不斷撞擊膠體粒子,導緻粒子做無規則的、隨機的運動。這是膠體動力學穩定性的主要原因 。
- 電學性質: 膠體粒子表面常帶有電荷(可通過吸附離子或自身電離獲得)。在電場作用下,帶電粒子會向與其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這種現象稱為電泳。粒子表面電荷和周圍介質中反離子形成的雙電層結構是膠體穩定的重要因素 。
- 滲透壓: 膠态溶液具有一定的滲透壓,但遠低于相同質量濃度的真溶液,因為滲透壓主要取決于溶質的粒子(分子或離子)數目,而膠體粒子遠大于溶劑分子 。
- 不能透過半透膜: 膠體粒子無法通過半透膜(如動物膀胱膜、賽璐玢膜),利用此性質可以進行滲析或超濾,以純化膠體、去除小分子雜質 。
-
分類與實例:
- 按分散介質狀态分:
- 液溶膠: 分散介質為液體。最常見,如金溶膠(金分散在水中)、氫氧化鐵溶膠(Fe(OH)₃分散在水中)、油漆(顔料分散在有機溶劑中)。
- 固溶膠: 分散介質為固體。如紅寶石玻璃(金分散在玻璃中)、有色塑料。
- 氣溶膠: 分散介質為氣體。如霧(液滴分散在空氣中)、煙(固體顆粒分散在空氣中)。
- 按分散相與分散介質親和性分:
- 親液膠體: 分散相與分散介質有較強親和力(如蛋白質、澱粉在水中形成的溶膠)。穩定性較高,常為高分子溶液。
- 憎液膠體: 分散相與分散介質親和力弱(如金屬、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膠)。穩定性較低,需依賴表面電荷或保護劑。
-
應用價值:
- 日常生活: 牛奶、豆漿、血液、墨水、化妝品、清潔劑等均涉及膠體體系。
- 工業生産: 石油開采(鑽井液)、陶瓷制造、橡膠/塑料加工、油漆塗料、食品加工(如奶酪、果凍)等。
- 環境保護: 污水處理(膠體絮凝沉降)、氣溶膠研究(大氣污染控制)。
- 醫藥領域: 藥物遞送系統(如脂質體、納米粒)、造影劑、疫苗佐劑等 。
- 材料科學: 納米材料制備、催化劑載體、光學材料等。
漢英對照關鍵術語:
- 膠态溶液 / 溶膠 - Colloidal Solution / Sol
- 分散相 - Dispersed Phase
- 分散介質 - Dispersion Medium / Continuous Phase
- 丁達爾效應 - Tyndall Effect
- 布朗運動 - Brownian Motion
- 電泳 - Electrophoresis
- 雙電層 -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 滲析 / 超濾 - Dialysis / Ultrafiltration
- 親液膠體 - Lyophilic Colloid
- 憎液膠體 - Lyophobic Colloid
- 穩定性 - Stability
- 粒徑 - Particle Size
參考來源: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 膠體與表面化學術語定義 (Gold Book)。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膠體”、“溶膠”的釋義。
- 大學通用《物理化學》教材(如傅獻彩、天津大學版等)中膠體化學章節。
- 《膠體與表面化學原理》(沈鐘,趙振國等著)。
- 美國化學會 (ACS) 出版物、英國皇家化學會 (RSC) 期刊中關于膠體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綜述。
網絡擴展解釋
膠态溶液(又稱膠體溶液)是一種介于真溶液和混懸液之間的分散體系,其分散相微粒直徑通常在1-100納米 之間。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膠态溶液由兩種物質組成:
- 分散相:以固體顆粒或高分子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微粒(如蛋白質、金屬氧化物等)。
- 分散介質(溶媒):多為液體(如水、乙醇),也可以是氣體或固體。
例如:墨水(液溶膠)、雲(氣溶膠)、有色玻璃(固溶膠)等。
二、分類
根據分散相與介質的親和性,可分為兩類:
- 親液膠體(如蛋白質水溶液):
- 高分子化合物通過親水基團與水結合,形成單相均勻體系。
- 穩定性依賴水化層,對電解質不敏感。
- 疏液膠體(如氫氧化鐵溶膠):
- 多分子聚集的微粒分散于介質,形成多相不均勻體系。
- 穩定性依賴表面電荷(雙電層結構),易受電解質影響聚沉。
三、特性
- 光學性質:
- 丁達爾效應(光線通過時産生光路)是膠體區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标志。
- 動力學性質:
- 電學性質:
- 膠粒表面帶電(如蛋白質在酸性溶液中帶正電),可通過電泳現象驗證。
四、穩定性因素
- 親液膠體:
- 主要依賴水化層,加入脫水劑(如乙醇)或高溫會破壞穩定性。
- 疏液膠體:
- 依賴雙電層結構,少量電解質可穩定,過量則引發聚沉。
五、應用
膠态溶液在藥劑學中廣泛應用,如:
- 中藥制劑:阿膠、明膠等形成親水膠體溶液,增強成分分散性。
- 藥物遞送:利用膠體微粒的緩釋特性,提高藥效穩定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膠體溶液的制備或具體實例,可參考相關化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剝奪選舉權悲鳴波斯螺旋體擦洗刷船舶保證書蠢人蝶腭切迹丁烷抵押權力短程有序二進制單元貢獻法含水楊酸的加溶劑結構指令壟斷財團眉痙攣沒有萘木溜油碘仿合劑膿疱性扁桃體炎葡聚糖硫酸酯鈉前側的起泡劑全硫連二磷酸弱銀丹試鐵靈雙列直插式酸過少瞳孔異位推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