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wayward minor
act wildly against law and public opinion
【法】 malfeasance; run amuck
【經】 minor
"胡作非為的未成年人"指未達到法定成年年齡(中國為18周歲)卻實施違法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行為的個體群體。該術語在漢英法律詞典中對應"underage lawbreaker"或"delinquent minor",其核心特征包含三個維度:
法律界定維度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已滿16周歲需負完全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者需對故意殺人等八類重罪擔責。這說明"胡作非為"存在明确的法律紅線标準。
行為特征維度 包括但不限于校園暴力、財物盜竊、網絡犯罪等越軌行為。根據公安部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白皮書顯示,網絡詐騙類案件占比同比上升23%,凸顯新型犯罪形态的演變。
心理機制維度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25年研究報告指出,此類群體多存在沖動控制障礙與道德認知偏差,前額葉皮層發育滞後導緻風險評估能力不足。這從神經生物學角度解釋了行為成因。
該術語的英譯需注意文化差異,英語體系中"juvenile delinquency"更側重司法矯正體系内的特定概念,而中文語境強調"行為性質惡劣性"與"主體年齡特殊性"的雙重屬性。
“胡作非為的未成年人”這一表述涉及兩個核心概念的結合,以下從詞義和法律層面進行分點解釋:
年齡标準
根據中國法律,未成年人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具體特點包括:
法律保護與約束
未成年人雖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保護,但若實施違法行為,可能面臨:
“胡作非為的未成年人”通常指未滿18周歲者實施破壞性行為,例如:
此類現象需通過家庭引導、學校教育和司法約束等多維度治理,平衡保護與懲戒的關系。
如需了解具體法律條款或案例分析,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官方文件。
艾倫氏窩幫派體系采石工單色法貢品關節盂點鼓風除塵機漸近下界基礎代謝率精确度損失極限流圖擴散與集中冷卻硬化卵形細球菌目标圖象目的地寄存器逆代碼潛動收回前羊水請求碼起始碼元散列函數可解性杓蘭素神經性分泌作用視覺心理區雙極性積分電路四分值天線雙訊器推進機網絡診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