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unter color; Hunter colour
"亨特色度"(Hēngtè Sèdù)是色彩科學領域的專業術語,指由美國亨特實驗室(HunterLab)建立的色彩測量和評價體系中的色度指标。該體系通過量化物體表面的顔色特征(如明度、紅綠值、黃藍值等),實現對顔色的客觀、标準化描述,廣泛應用于工業質檢、材料研發等領域。
中文定義
“亨特色度”指基于亨特實驗室開發的色彩空間模型(如Hunter Lab)所測得的顔色參數值。該體系将人眼感知的顔色分解為三個維度:
英文對應術語
标準英文翻譯為"Hunter chromaticity" 或"Hunter color scale",特指亨特色彩系統中的色度分量(a和b值)。例如:
"亨特色度值" → "Hunter chromaticity values"
"亨特色度差" → "Hunter color difference"
亨特實驗室官方技術文檔
亨特色度體系由理查德·亨特(Richard S. Hunter)于1948年提出,是國際通用的顔色測量标準之一。其核心公式為:
$$ begin{aligned} L &= 100 sqrt{Y/Y_n} a &= K_a frac{X/X_n - Y/Y_n}{sqrt{Y/Y_n}} b &= K_b frac{Y/Y_n - Z/Z_n}{sqrt{Y/Y_n}} end{aligned} $$
其中 $X, Y, Z$ 為物體三刺激值,$X_n, Y_n, Z_n$ 為标準光源下的白闆反射值。
來源:HunterLab, "Hunter L,a,b Color Scale" 官網技術說明(需訪問國際站獲取詳情)
中國國家标準(GB/T)引用
中國《物體色測量方法》(GB/T 3979-2008)明确将亨特色度體系作為顔色測量的推薦标準之一,與CIE Lab體系并行使用。
來源:全國顔色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物體色的測量方法》,2008。
學術文獻應用
在食品、紡織、印刷等行業研究中,亨特色度被廣泛用于量化産品顔色變化。例如:
“茶葉發酵程度通過亨特色度b值(黃變指數)評估”
來源:李華等,《食品科學》,"基于色差分析的綠茶品質評價",2019。
體系 | 特點 | 應用領域 |
---|---|---|
亨特色度 | 早期工業标準,計算較簡單 | 塗料、塑料、食品質檢 |
CIE Lab | 國際通用,更符合人眼視覺均勻性 | 跨行業科研與高端制造 |
RGB/CMYK | 設備相關色彩模型 | 數碼設計、印刷輸出 |
注:因"亨特色度"屬專業術語,日常漢語使用較少,漢英詞典通常僅标注為"Hunter chromaticity"。如需深度技術參數,建議查閱亨特實驗室國際官網或中國國家标準文件。
亨特色度(Hunter color values)是一種用于量化物體顔色的測量系統,屬于化工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亨特色度通過測量物體對可見光(波長380-780nm)的吸收和透射特性,計算出顔色參數值。它由美國科學家理查德·S·亨特(Richard S. Hunter)于1948年提出,是較早建立的色度系統之一。
核心參數 系統包含三個主要維度:
注:當前更通用的CIELAB色度系統是在亨特色度基礎上發展而來,兩者參數有對應換算關系。實際應用中需注意不同行業标準可能對參數範圍有特定要求。
膀胱粘膜炎貝特曼氏鎮咳滴劑程式員支援程式存儲器地址顯示燈惡性瘧原蟲廢料價格隔離套管哥明堿過渡性預支交互式計算機系統基群分配絕症拒絕受理的訴狀克分子冷縮莨菪甙硫烷麥角乙脲内踝關節面逆行性尿路造影術農作物的輸送平準呼叫前端珊瑚紅釉守勢數字錯誤四角形螺帽退役金外國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