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nuclear activity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醫】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alive; exactly; live; product; vivid; work
【醫】 vivi-
核活性(Nuclear Activity)在核物理與核工程領域中指放射性核素單位時間内發生衰變的次數,是描述放射性物質衰變強度的物理量。其核心含義包括以下方面:
科學定義
核活性指放射性核素在單位時間内發生自發衰變的原子核數量,反映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速率。根據國際标準(如ISO 80000-10:2019),其定義為:
$$ A = -frac{dN}{dt} $$
其中 ( A ) 為核活性,( N ) 為放射性原子核的數量,( t ) 為時間。
與"放射性活度"的關系
"核活性"與"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為同義概念,後者為更常用的學術術語。例如《英漢核科學技術詞典》(原子能出版社)明确将"nuclear activity"與"radioactivity"均譯為"放射性活度"。
國際單位制(SI)
核活性的标準單位為貝克勒爾(Becquerel, Bq),定義為每秒發生一次衰變(1 Bq = 1 s⁻¹)。該單位由國際計量局(BIPM)定義并推廣,取代了傳統的居裡(Ci)單位(1 Ci = 3.7×10¹⁰ Bq)。
測量方法
通過蓋革計數器、閃爍探測器等儀器直接測量衰變釋放的粒子或光子,依據國家标準《GB/T 4960-2010 核科學技術術語》進行校準。
輻射防護
核活性是計算輻射劑量的基礎參數,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安全标準系列報告(如GSR Part 3)要求依據核活性值制定輻射防護方案。
醫學與工業
在核醫學中用于控制放射性藥物劑量(如碘-131治療甲狀腺癌),工業領域用于無損檢測和輻照加工的質量控制。
權威參考來源:
由于“核活性”并非标準術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學科領域分析。以下是可能的解釋方向:
可能指細胞核内的生物化學活動,例如:
可能涉及放射性或核反應相關概念:
可能指材料中原子核的特定性質,例如:
由于該詞缺乏明确定義,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确認。若涉及生物學實驗,可能指向細胞核内特定蛋白或基因的功能狀态;若涉及物理檢測,則可能與放射性測量相關。
艾倫氏反常定律保留體積被囊下上皮編譯時間表格臭鼻症膽液排洩增多發色基菲耳霍斯氏腐蝕劑費夫氏痢疾杆菌拱券光催化國籍的喪失故障樹分析紅移機能精神猝衰卷曲螺旋連接因素蒙尼屬耐水塗料帕麥爾氏鹽酸試驗屏蔽裝置掃描率審計軌迹神經調節實際使用年限使與标準一緻台計算機同心光束委任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