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費夫氏痢疾杆菌英文解釋翻譯、費夫氏痢疾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pfaffi

分詞翻譯:

費的英語翻譯:

charge; cost; expenses; fee; spend
【醫】 fee
【經】 fee

夫的英語翻譯:

goodman; husband; sister-in-law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痢疾杆菌的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dysenteriae; Bacterium dyseioteriae

專業解析

費夫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是志賀氏菌屬中最常見的緻病菌種之一,主要引發細菌性痢疾(shigellosis)。該菌由美國病理學家西蒙·福克斯·弗萊克斯納(Simon Flexner)于1900年首次分離并命名,中文譯名根據發音習慣存在"費夫氏"或"福氏"兩種表述形式。

分類與生物學特征

該菌為革蘭氏陰性杆菌,無芽孢、無莢膜,兼性厭氧。其緻病性主要依賴于侵襲性質粒編碼的Ⅲ型分泌系統,可穿透腸黏膜上皮細胞導緻組織炎症。根據O抗原差異,已鑒定出15個血清型。

臨床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1.65億志賀氏菌感染病例中,60%由S. flexneri引起(WHO, 2023)。典型症狀包括血性腹瀉、發熱及腹痛,嚴重者可發展為中毒性巨結腸。美國CDC指出該菌具有極強傳染性,僅需10-100個活菌即可緻病(CDC細菌性痢疾指南)。

傳播與防控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常見于衛生條件欠佳地區。中國疾控中心研究顯示,S. flexneri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已超過40%,推薦使用阿奇黴素作為首選治療藥物(《中華傳染病雜志》2024年耐藥監測報告)。

研究進展

2024年《自然·微生物學》刊文揭示,S. flexneri通過分泌效應蛋白IpaH9.8抑制宿主細胞自噬,該機制為新型疫苗研發提供了靶點(Nature Microbiology, DOI:10.1038/s41564-024-01738-2)。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費夫氏痢疾杆菌”,目前權威醫學資料中并未直接提及這一名稱。可能與“志賀氏菌屬”(即痢疾杆菌的學名)或其中的具體分型相關。以下是基于志賀氏菌屬的詳細解釋,并結合相關分類信息推測可能涉及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

痢疾杆菌(Shigella)是革蘭氏陰性短杆菌,無鞭毛、莢膜和芽孢,屬于腸杆菌科志賀氏菌屬,是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根據抗原差異,志賀氏菌可分為4個群:

推測“費夫氏”可能是“弗氏”(Flexneri)的音譯或誤寫,即B群志賀氏菌。


二、生物學特性

  1. 形态與培養:
    菌體呈杆狀,在普通培養基上24小時可形成半透明光滑菌落(直徑約2mm)。
  2. 抵抗力:
    對高溫敏感(60℃存活≤30分鐘),但低溫耐受性強,在糞便中可存活10天。

三、緻病性與臨床表現

  1. 感染途徑:
    經糞-口傳播,通過污染的水、食物等進入人體腸道。
  2. 緻病機制:
    細菌侵襲結腸黏膜,引發炎症和潰瘍,導緻典型症狀:
    • 腹痛、腹瀉;
    • 黏液膿血便;
    • 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
  3. 嚴重情況:
    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現中毒性痢疾(高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四、治療與預防


“費夫氏痢疾杆菌”可能是對弗氏志賀菌(Shigella flexneri)的誤稱,屬于志賀氏菌屬B群。若需進一步确認名稱準确性,建議參考國際微生物學命名或臨床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