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ottom relief map
海底地形圖(Hǎidǐ Dìxíngtú),英文術語為Bathymetric Map 或Seafloor Topographic Map,是專門描繪海洋底部地貌形态、起伏特征及水深分布的專業地圖。它通過等深線、色階、數字标注等方式,直觀展示海底山脈、海溝、海盆、洋中脊、大陸架、大陸坡等三維空間結構,是海洋科學研究、資源勘探、航海安全和軍事活動的重要基礎工具。
水深測量(Bathymetry)
通過聲呐多波束測深系統(Multibeam Echo Sounder, MBES)或衛星測高技術獲取海底各點深度數據,形成連續的深度模型。例如,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水深通常淺于200米,而海溝(Oceanic Trench)深度可超萬米(如馬裡亞納海溝達11,034米)。
地貌表征(Geomorp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以等深線(Contour Lines)表達海底坡度變化,輔以色彩梯度區分深度區間。典型地貌包括:
坐标與比例尺(Coordinate System & Scale)
采用地理坐标系(如WGS-84)定位,比例尺決定細節精度(如1:100,000適用于區域規劃,1:25,000用于工程勘察)。
現代海底地形圖遵循IHO S-44測深标準,要求垂直精度達水深值的±(0.5% + 0.25m)。中國《海洋測繪規範》(GB/T 12763-2007)明确規定等深線間距設置原則,如大陸坡區域需加密至20米間隔以反映陡坡地形。
權威定義參考:
《海洋測繪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将海底地形圖定義為“以海洋底部表面形态及地質屬性為對象,按數學法則投影的綜合表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在《全球海洋測圖倡議》(GEBCO)中将其列為“海洋空間規劃基石”。
海底地形圖是用于展示海底地貌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專業地圖,通常通過等深線、顔色分層或三維模型等方式呈現。海底地形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1. 主要地形單元
2. 其他重要地貌
3. 地形圖的作用
海底地形圖對科學研究(如闆塊運動、海洋生态)、資源勘探(油氣、礦産)、航海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具體圖示或更完整分類,可參考地理教材或專業海洋測繪資料。
安全隙本斯萊氏染色法丙酸另丁酯采購部都市風景二碘化苯二砷化三鐵俄妥卡因鞏膜上組織光學圖象輸入機光澤碳古文字行人穿越道激育素硫醋腙賠償法頻率協調普洛色林潛伏能球狀化退火處理市政的雙分子消除稅收對投資的中立性數據結束标記探試程式推銷員圖紙設計萎縮性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