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化退火處理英文解釋翻譯、球狀化退火處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spherodizing
分詞翻譯:
球狀化的英語翻譯:
【機】 spheroidization
退火處理的英語翻譯:
【化】 anneal(ing)
專業解析
球狀化退火處理(Spheroidizing Annealing)是一種針對高碳鋼及合金鋼的熱處理工藝,旨在通過将片狀或網狀碳化物轉化為球狀形态,改善材料的機械加工性能并降低硬度。該工藝的英文術語常譯為"spheroidizing annealing treatment",其核心目标是通過控制碳化物的形态分布,提升材料的延展性和切削性。
工藝原理與步驟
- 加熱階段:将鋼材加熱至略低于A1線(共析溫度,約727℃)的溫度區間,通常在700-760℃範圍内保溫10-20小時。
- 碳化物球化:通過長時間保溫使滲碳體(Fe₃C)發生擴散重組,形成均勻分布的球狀碳化物顆粒,其化學表達式為:
$$
text{Fe}_3text{C} rightarrow text{球狀Fe}_3text{C} + alphatext{-Fe(鐵素體)}
$$
- 冷卻控制:采用爐冷或緩冷至500℃以下,避免二次碳化物析出。
應用領域
該技術廣泛應用于工具鋼(如T8、T10)、軸承鋼(如GCr15)及冷作模具鋼的預處理階段。根據《ASM金屬手冊》記載,經球化退火的鋼材硬度可降至180-220 HBW,切削效率提升30%以上。
材料性能影響
- 金相組織:珠光體中的層狀滲碳體轉變為球狀顆粒
- 機械特性:抗拉強度降低,斷面收縮率提高
- 後續加工:更適于冷镦、冷擠壓及精密沖壓成型
權威參考文獻
- 《金屬熱處理工藝學》(第5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 ASM Handbook Volume 4: Heat Treating
- 《鋼鐵材料熱處理技術規範》GB/T 16923-2008
網絡擴展解釋
球狀化退火處理(簡稱球化退火)是一種針對鋼鐵材料的熱處理工藝,其核心目的是通過改變碳化物形态,優化材料性能。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原理
球化退火通過加熱、保溫和特定冷卻方式,将鋼材中的層狀或網狀碳化物轉變為均勻分布的球狀顆粒。這種組織稱為球狀珠光體,由鐵素體基體和球狀碳化物組成。
二、工藝過程
-
加熱階段
- 溫度範圍:通常在臨界溫度(Ac1)以上20~30℃,部分高碳鋼或合金鋼可能調整至Acm-(20~30)℃。
- 作用:使片狀珠光體轉變為奧氏體,并部分溶解碳化物。
-
保溫階段
- 時間:2~4小時(視材料成分和尺寸調整)。
- 作用:确保碳化物充分溶解并均勻分布。
-
冷卻階段
- 緩慢冷卻:隨爐冷卻至500℃以下後空冷;
- 等溫冷卻:快速冷卻至Ar1以下溫度等溫處理(時間約為保溫階段的1.5倍),再緩冷至500℃。
- 等溫冷卻可細化球化組織,提升均勻性。
三、核心目的
- 改善加工性能:降低材料硬度(如過共析鋼硬度從HRC30-40降至HRC20以下),便于切削加工。
- 優化後續處理:為淬火提供均勻組織,減少變形和開裂風險。
- 消除網狀碳化物:需在退火前通過正火工藝消除網狀滲碳體。
四、典型應用材料
- 高碳鋼:如碳素工具鋼(T8、T12等);
- 合金工具鋼:如CrWMn、9SiCr;
- 軸承鋼:如GCr15。
五、常見工藝方法
- 一次球化退火:加熱至Ac1以上20~30℃後緩冷,適用于原始組織為細片狀珠光體的材料。
- 等溫球化退火:保溫後快速冷卻至Ar1以下等溫,周期短且組織均勻。
- 反複加熱冷卻法:在A1溫度上下反複加熱冷卻2~3次,適用于工具鋼。
六、組織轉變特點
- 片狀珠光體→奧氏體→球狀珠光體;
- 球狀碳化物彌散分布,減少界面能,提升材料韌性和塑性。
如需更詳細工藝參數或案例分析,、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