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ther about; concern with
"過問"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to inquire into; to intervene in",特指對他人事務或公共事務的主動介入與關注。《牛津漢英詞典》将其定義為"對某事表示關心并采取行動"(to show concern and take action regarding a matter),強調主體超越旁觀者立場的責任意識。該詞隱含着兩層語義邊界:
幹預層級
根據《劍橋漢英雙解詞典》釋義,過問區别于普通詢問,需達到"要求解釋或改變"(demand explanation or alteration)的程度,如"領導過問項目進度"包含督辦性質。其英文對應詞"intervene"在法律語境中特指第三方介入糾紛。
語境適用
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常見搭配為"無權過問/親自過問/不過問私事"。在跨文化交際中需注意:英語"interfere"含貶義,而漢語"過問"可呈中性或褒義,如"人大代表過問民生問題"體現履職行為。
曆史語義演變方面,《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原指"通過詢問查明",明代發展為現代義項。比較語言學顯示,法語"s'immiscer"、日語「幹渉する」與中文"過問"存在語義場重疊,但語用範疇各異。
“過問”是一個動詞,表示對某事的關注、幹預或參與,通常指主動介入或提出意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權威文學作品(如《紅岩》《四世同堂》)。
巴氏合金表面密度稠合六元環抽汽輪機船工刺桐烯單脈沖雷達墊革飯匙倩堿複發的氟化鎢固體加料器海南蒲桃漸開線齒鉀石鹽截接服務眶肌膜立即回答煤渣磚内源性反應葡萄糖苷親外者冗餘碼聲控開關數系聽闆同步換流器通行卡投标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