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骨髓炎英文解釋翻譯、骨膜骨髓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eriosteomedullitis; periosteomyelitis; periostomedullitis
相關詞條:
1.periosteomedullitis 2.periosteomyelitis
分詞翻譯:
骨膜骨的英語翻譯:
【醫】 periosteal bone
髓的英語翻譯:
marrow
【醫】 marrow; medulla; medullae; myel-; myelo-; pulp; pulpa
炎的英語翻譯:
burning hot; inflammation
【醫】 inflammation;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hlogo-
專業解析
骨膜骨髓炎 (Periosteal Osteomyelitis) 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1. 術語定義與核心概念
- 中文術語: 骨膜骨髓炎
- 英文對應: Periosteal Osteomyelitis
- 醫學定義: 指主要累及骨膜及其下方骨皮質的化膿性感染性炎症。它是骨髓炎的一種特殊類型或早期表現,感染起源于骨膜下或直接由鄰近軟組織感染擴散而來,導緻骨膜被膿液掀起,并可能繼發骨皮質的破壞。
- 核心病理: 病原體(常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骨膜下繁殖,形成膿腫,刺激骨膜成骨細胞反應(骨膜反應),并可能侵蝕下方骨皮質。
2. 漢英構詞解析
- 骨膜 (Gǔmó / Periosteum): 覆蓋在骨表面(關節面除外)的一層緻密結締組織膜,富含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對骨的營養、生長和修複至關重要。
- 骨髓炎 (Gǔsuǐyán / Osteomyelitis): 指骨組織(包括骨髓、骨皮質和骨膜)的感染和炎症。詞根“骨髓炎”強調感染的核心部位是骨組織。
- 骨膜骨髓炎 (Periosteal Osteomyelitis): 該術語在中文中直接點明了感染的原發或主要累及部位是“骨膜”,同時表明其本質屬于“骨髓炎”範疇。英文術語“Periosteal Osteomyelitis”同樣遵循此結構,以“Periosteal”修飾“Osteomyelitis”,精準定位感染部位。
3. 臨床特征與診斷要點
- 典型表現: 常見于兒童,好發于長骨幹骺端(如胫骨、股骨)。患者常表現為局部劇烈疼痛、明顯腫脹、皮溫升高、壓痛顯著,可能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 影像學特征:
- X線早期: 可能僅見軟組織腫脹。發病1-2周後,可見特征性的層狀或蔥皮樣骨膜反應(骨膜被膿液掀起後新骨形成所緻)。
- X線晚期/嚴重時: 可能出現骨皮質蟲蝕樣破壞或死骨形成。
- MRI/CT: 可更早期、清晰地顯示骨膜下膿腫、骨膜反應及早期骨皮質破壞,是敏感的診斷工具。
-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CRP)和紅細胞沉降率(ESR)通常升高。血培養或膿腫穿刺培養可幫助明确病原菌。
4. 治療原則
- 抗生素治療: 及時、足量、足療程的靜脈抗生素是基礎,需根據培養和藥敏結果調整。療程通常較長(數周)。
- 外科幹預: 一旦影像學證實存在骨膜下膿腫,常需手術切開引流膿液,清除壞死組織,減輕骨膜下壓力,促進愈合。
- 輔助治療: 患肢制動(石膏或支具)、支持治療等。
5. 與相關術語的區分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 泛指細菌經血行播散引起的骨感染,骨膜骨髓炎常是其早期或一種表現形式,強調感染竈主要在骨膜下。
- 慢性骨髓炎 (Chronic Osteomyelitis): 指骨髓炎病程遷延(通常>1個月),伴有死骨、窦道形成等。骨膜骨髓炎若未及時控制,可發展為慢性骨髓炎。
- 軟組織膿腫 (Soft Tissue Abscess): 感染局限于軟組織内,未累及骨膜或骨組織。骨膜骨髓炎常由鄰近軟組織感染擴散引起,需注意鑒别。
參考資料:
- 骨科專業書籍與醫學詞典 (如《實用骨科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對術語定義和病理的經典描述。
- 臨床醫學綜述與指南 (如 UpToDate, BMJ Best Practice) 關于急性骨髓炎(含骨膜骨髓炎)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 放射學專業文獻與教材 (如《骨關節影像學》、《Radiopaedia》) 對骨膜骨髓炎特征性影像學表現(如骨膜反應)的詳細闡述。
網絡擴展解釋
骨膜骨髓炎是骨髓炎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強調炎症累及骨膜(覆蓋在骨表面的結締組織膜)及骨髓等骨組織。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範圍
骨髓炎是由細菌、真菌等病原體侵入骨骼引發的感染性疾病。骨膜骨髓炎特指感染同時波及骨膜、骨皮質和骨髓的炎症狀态。雖然臨床通常統稱“骨髓炎”,但實際感染可能涉及整個骨結構,包括骨膜。
-
病因與感染途徑
- 血源性感染:病原體通過血液循環擴散至骨組織,常見于兒童長骨(如股骨、胫骨)。
- 外傷或手術感染:開放性骨折、術後傷口感染直接引發骨膜及深層組織炎症。
- 鄰近組織感染擴散:如皮膚潰瘍或軟組織感染蔓延至骨膜。
-
症狀表現
- 急性期:突發高熱、患處劇痛、腫脹,活動受限,可能伴寒戰。
- 慢性期:局部反複紅腫、流膿,形成窦道,骨膜增厚并可能壞死。
-
治療要點
- 抗生素治療:早期需大劑量聯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手術清創:慢性骨髓炎需清除壞死骨組織和骨膜,結合灌洗引流。
- 支持治療:固定患肢、營養支持及中醫輔助療法(如清熱解毒中藥)。
注:骨膜在炎症中易因充血、水腫出現局部壓痛和波動感,其破壞可能導緻骨膜下膿腫或新骨形成異常。及時治療可減少轉為慢性風險。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闆栗遊戲鼻壞死程式庫序部錘頭杆到達日定域鍵模型高空氣象學關節盂後突含汞的金絲靈基準重量桔絕對目标程式抗舞蹈狂的可調整螺絲攻酪色皂類網結構麥金斯氏雜音汽油蒸氣炔丙醛三軀聯胎掃描孔掃尾砂凝聚力審稿人嗜染細胞水餾份瞬時交聯縮相鐵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