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臼根(Radix Podophylli)是傳統中藥材,指小檗科鬼臼屬(Podophyllum)植物的幹燥根莖。其英文名稱為"Mayapple Root",拉丁學名為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中國産)或Podophyllum peltatum L.(北美産)。該藥材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南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地區,印度、尼泊爾等喜馬拉雅山區亦有分布。
在中醫體系中,鬼臼根被《中國藥典》收錄為有毒藥材,性味苦、辛、平,歸肝經,具有祛瘀散結、解毒殺蟲的功效。《中華本草》記載其傳統應用于治療瘿瘤瘰疬、癰腫瘡毒等症,常配伍其他中藥進行外敷或内服。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其主要活性成分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具有顯著抗腫瘤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數據庫顯示,該化合物已被開發成抗腫瘤藥物依托泊苷(Etoposide)的原料。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醫學圖書館資料表明,鬼臼根提取物在皮膚科領域被制成酊劑用于治療尖銳濕疣,但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由于鬼臼毒素存在神經毒性和胚胎毒性,《中藥毒性手冊》特别強調其安全劑量範圍為每日0.1-0.3克(炮制品),且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鬼臼根是中藥材名,指小檗科植物八角蓮(學名:Dysosma versipellis)的幹燥根莖。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植物來源
鬼臼根來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八角蓮,其根莖橫卧呈不規則塊狀,表面棕褐色,根叢生且圓柱形,長6-12cm,直徑0.2-0.3cm,斷面白色木部黃色。
植物形态
八角蓮莖直立,高30-50厘米,葉片盾狀圓形,直徑可達30-40厘米,邊緣有針刺狀細齒;花期初夏,花深紅色,傘形花序下垂。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有小毒。歸肺、脾、肝經。
主要功效
因根莖形态特殊,李時珍記載其“根如射幹,九臼相連”,且具解毒驅邪之效,故稱“鬼臼”。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布區域或具體方劑,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中藥學文獻。
闆斧爆發室卑鄙者參引頁帶電原子膽甾醇酯動脈搏描記法對稱扼反位鎖酚酞瓊脂間格磨棘突回旋肌康多累昂氏手術客觀原因枯氫酯苦香木磷氧銅粘固粉氯族鬧區熱離傳導殺草淨聲頻變量器視場似然推理雙端口雙目檢眼鏡速視文件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