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assive mode
passivity
way; fashion; pattern; system
【計】 action; M; mode
【醫】 mode; modus
【經】 mode; modus; tool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被動方式”主要指語言中表達主語承受動作而非主動執行動作的語法結構,即“被動語态”(Passive Voice)。其核心特征是将動作的承受者置于主語位置,動作的執行者可能被省略或通過特定介詞引出。以下是詳細解析:
漢語的被動式主要通過介詞标記實現:
表示主語遭受某動作影響,常隱含不如意色彩(如“杯子被打破了”)。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
“讓”“叫”“給”在口語中可替代“被”(如“手機讓他弄丢了”),其中“給”需與“被”連用(如“文件被給删除了”)。
來源: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英語被動語态通過動詞形态變化構建:
基本結構
公式:$ text{be} + text{V-ed} (text{過去分詞}) $
例如:
來源:Quirk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使用場景
來源:Biber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Pearson)
維度 | 漢語 | 英語 |
---|---|---|
形态标記 | 依賴介詞(被/讓/叫) | 動詞屈折變化(be + V-ed) |
語義傾向 | 多表消極遭遇 | 中性描述,無情感色彩 |
執行者呈現 | 常省略執行者 | 可用"by"引出執行者 |
使用頻率 | 遠低于主動式 | 學術/正式文體中高頻使用 |
對比來源: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漢語被動式不適用所有及物動詞(如“*房子被買了”不自然),英語被動語态則無此限制。
英語被動句可表客觀事實(如"Riceis grown in Asia"),直譯為漢語“被”字句(“稻米在亞洲被種植”)則生硬。
來源:Odlin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被動方式”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方向:
1. 語法中的被動語态(語言領域) 在英語、漢語等語言中,被動語态通過改變句子結構,将動作承受者置于主語位置,弱化或隱藏執行者。例如:
2. 行為模式(心理學/社會學) 指個體在人際互動中傾向于:
3. 系統設計(技術領域) 描述無需外部能源驅動的機制,例如:
4. 哲學視角 道家思想中的"無為"概念可視為一種高級被動方式,主張順應自然規律而非強行幹預。
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涉及專業領域(如法律文書、工程術語),建議補充背景信息以便精準解釋。
保留帳目不動産的從物不負責任說成年人口成形劑大富豪氮葉立德大腿地址轉換程式二苯甲哌啶乙醇非法定界符腐蝕阻抑劑剛果紅試驗光化性的合計轉下頁會計季度活動頁立方态前敵清除發動機積炭後行駛英裡數奇整數全生産過程熔接頭軟骨生色譜展開罐疝管四線制多路複用設備髓鞘脫失狀态同步電動機酮軟脂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