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可聽音域英文解釋翻譯、可聽音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range of audibility

分詞翻譯:

可的英語翻譯: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聽的英語翻譯:

audition; hear; let; listen to; obey
【醫】 audio-; audition; auditus; hearing

音域的英語翻譯:

【醫】 register; voice register

專業解析

可聽音域(英文:Audible Range 或Audible Spectrum)是指人類聽覺系統能夠感知到的聲波頻率範圍。在聲學領域,這是一個基礎且關鍵的生理聲學概念。

  1. 核心定義與範圍: 可聽音域通常指頻率範圍在20赫茲(Hz)到 20,000赫茲(20 kHz) 之間的聲音。低于20 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Infrasound),高于20 k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Ultrasound),這兩者均超出了正常人類聽力的感知範圍。這個範圍定義了人類能夠“聽到”的聲音的物理基礎。

  2. 物理特性與感知:

    • 頻率(Frequency):決定了聲音的音調(Pitch)。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如鳥鳴聲);頻率越低,音調越低(如低音鼓聲)。可聽音域覆蓋了從極低沉到極尖銳的聲音。
    • 強度(Intensity):聲音的強度(通常用分貝dB表示)必須在聽覺阈值以上才能被感知。可聽音域内不同頻率的聲音,其能被感知的最小強度(聽阈)是不同的,人耳對1 kHz到5 kHz範圍内的聲音最為敏感。
  3. 個體差異與影響因素:

    • 可聽音域并非絕對固定。它受到年齡的顯著影響。嬰幼兒通常能聽到接近或略高于20 kHz的聲音,但隨着年齡增長,特别是高頻聽力會逐漸下降(老年性耳聾,Presbycusis),許多成年人的實際上限會降至15 kHz或更低。
    • 聽力損傷、噪音暴露史、遺傳因素以及某些疾病也會導緻個體可聽音域的改變或縮小,尤其是高頻部分的損失最為常見。
  4. 應用與意義: 理解可聽音域對于多個領域至關重要:

    • 音頻工程與音樂:設計音響設備(揚聲器、耳機)、音樂錄制與混音、音頻壓縮格式(如MP3)都需要考慮人耳的聽覺範圍,優化聲音再現的保真度。
    • 通信技術:電話系統、語音識别系統的頻響設計通常集中在語音的主要頻率範圍(約300 Hz - 3.4 kHz),這是可聽音域中對語音清晰度貢獻最大的部分。
    • 聽力學與醫學:聽力測試(純音測聽)的核心就是測量個體在不同頻率(通常在125 Hz - 8 kHz)上的聽阈,以評估其可聽音域的狀況和聽力損失程度。
    • 聲學設計:建築聲學、環境噪聲控制也需要考慮人耳的敏感頻率範圍。

參考來源:

  1.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聲學術語标準 (ISO 1996-1:2016 Acoustics - Description,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noise - Part 1: Basic quantities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2. 美國國家标準協會(ANSI)關于心理聲學的标準 (ANSI S1.1-2013 Acoustical Terminology)
  3. 聽力學教科書(如 "Audiology: Science to Practice" by Steven Kramer & David K. Brown)
  4.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聽力損失的事實文件
  5. 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ASHA)關于聽力評估的臨床實踐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可聽音域指人類能夠感知的聲音頻率範圍,通常指20赫茲(Hz)至20,000赫茲(20kHz)之間的聲波振動。這一概念與音樂或發聲體的音域不同,後者特指樂器或人聲的發聲範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可聽音域(Audible Frequency Range)是聽覺系統能分辨的聲波頻率區間。根據說明,它強調“高低音的可達範圍”,但具體到人類生理極限時,通常以20Hz-20kHz為理論值。

  2. 實際應用中的個體差異

    • 年齡影響:年輕人可能聽到接近20kHz的高頻,但隨年齡增長,感知上限會下降(例如成年人通常到15kHz左右)。
    • 健康因素:長期暴露于噪音或耳部疾病會縮減可聽範圍。
  3. 與音樂音域的區别
    音樂中的音域(如和所述)指樂器或人聲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範圍,例如鋼琴音域為A2-C5(27.5Hz-4186Hz),明顯窄于人類可聽音域。

  4. 測量與标準
    可聽音域常用聲學儀器(如頻率發生器)測定,國際标準ISO 226:2003定義了人耳等響曲線,反映不同頻率的感知靈敏度差異。

  5. 超出範圍的聲音

    • 低于20Hz:稱為次聲波,可用于地震監測或動物通信(如大象)。
    • 高于20kHz:稱為超聲波,應用于醫學成像或工業檢測。

提示:實際生活中,多數音樂和語音集中在50Hz-8kHz之間,而高保真音響設備需覆蓋更寬頻段以還原細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翁腦鼻孔殘餘收縮儲備貨币國家擔保股利彈簧吊架低于正常的折舊多級腭神經方格内胎非數值應用光照發光哈裡斯氏縫術混合網絡貨币購買力會計甲醛硫酸試劑駕駛設備酪毛黴屬連接順序免疫生物學的幂函數内筒襯闆強化酒前激肽釋放酶全同粒子商業周期的低潮生物發光適合停業清理大拍賣停止錄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