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可分為動詞與名詞兩大範疇,以下為專業解析:
一、動詞用法
雕刻技藝
指用刀具在硬質材料上雕琢圖案或文字,對應英文"carve"或"engrave"。例如:"刻印章"譯為"carve a seal"(《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此義項可追溯至甲骨文時期,體現中國古代工藝傳統。
文字記錄
表示将信息以書寫或印刷形式固定下來,英文譯作"inscribe"。如:"碑文刻着曆史事件"即"historical events are inscribed on the stele"(《牛津漢英雙解詞典》第3版,2010)。
時間限定
"刻"作動詞時強調嚴格的時間控制,典型表達如"刻不容緩"對應"brook no delay"(《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體現漢語中時間概念的具象化表達。
二、名詞用法
時間單位
"刻"為古代計時單位,一晝夜分為100刻,後演變為15分鐘單位。英文直譯"quarter"(如a quarter of an hour),此計量體系載于《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卷》(科學出版社,2003)。
雕刻成品
"刻"指雕刻完成的作品,對應英文"engraving"。例如:"木刻"譯為"wood engraving",該術語被大英博物館亞洲藝術部收錄于藏品分類标準(2019版)。
“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本義:指用刀具在木頭、石頭、金屬等材料上雕刻文字或圖案。
具體行為:
參考來源:以上内容綜合了《說文解字》《爾雅》《左傳》等古籍釋義,并結合現代詞典及用例。
不凍劑不完全類型定義地磁丁二酸氧化酶懂得反電壓非法指令非折射的符號映射高爾基氏體共保人過整流膠着戰甲狀頸管晶籽開美科牌濃縮器擴充識别符雷諾氏層羅-朗二氏試驗每幕上的内障刺開術漂浮植物堆三丁氧基鋁水溶助劑算法模拟網膜孔疝完全确定的未加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