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rface dry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醫】 superficies; surface
desiccation; dryness; evaporation; monotony; torrefaction
【化】 drying
【醫】 aesiccation; arefaction; drying; exsiccation; xeransis; xero-; xerosis
xerotes
"表面幹燥"在漢英詞典中對應"surface drying"或"superficial drying",指物體外層水分蒸發形成的幹燥狀态,而内部仍可能保持濕潤。該術語廣泛應用于制造業、建築工程和食品加工領域,其核心特征表現為表層含水率≤5%的技術标準(ASTM D3273-21)。
在工程領域,表面幹燥特指塗層工藝前基材達到的預處理狀态,通過紅外線檢測儀可測得表面濕度值低于臨界點(ISO 8502-3:2017)。食品工業中,該術語描述腌制肉類經風幹處理後形成的保護膜,可抑制微生物滋生(USDA Food Safety手冊第4.2章)。建築材料領域則指混凝土養護後期,通過覆蓋聚乙烯薄膜實現的水分封閉技術(ACI 308R-16規範)。
權威文獻顯示,表面幹燥時間受環境溫濕度、空氣流速和材料孔隙率三重因素影響,其計算公式為: $$ t = frac{rho cdot delta}{8 cdot D cdot (C_s - C_infty)} $$ 其中ρ為材料密度,δ為邊界層厚度,D為擴散系數,Cs和C∞分别代表表面與環境的蒸汽濃度(《傳質學原理》第三版,劍橋大學出版社)。
“表面幹燥”指物體或材料的表層缺乏水分或濕潤感,通常用于描述物理狀态或特定工藝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根據多個來源,“幹燥”指缺乏水分或濕潤的狀态。結合“表面”這一限定詞,可理解為物體外層(如皮膚、木材、土壤等)因水分蒸發或流失而呈現的幹涸狀态。
應用場景
與“整體幹燥”的區别
“表面幹燥”僅涉及外層狀态,内部可能仍含水分。例如木材加工時,表面快速幹燥而内部保持濕潤,需進一步處理以避免開裂。
反義詞與關聯詞
反義詞為“表面濕潤”或“潮濕”,近義詞包括“幹涸”“幹澀”。
若需了解具體領域的幹燥技術或案例,可參考化工類資料(如)或材料科學文獻。
巴西藍花楹卑鄙的原因等值電阻肺動脈瓣狹窄釜用機械密封幹式施釉法幹性頰舌咽炎管道阻力矽元素國際商法混合期交換物交易日技術數據類型矩陣分析咖啡豆塊松度蠟探條木條内存填充内蒙古黃芪盤貨跑道桁梁泡沫橡皮扇出電路滲透調節雙鼻天平盤托拓撲閉系統圍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