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kle-joint; articulationes talocruralis; mortise joints; mortise-joint
距骨小腿關節(talocrural joint)是人體下肢重要的滑膜關節,由胫骨、腓骨遠端與距骨滑車構成,中文又稱踝關節。該關節在解剖學中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結構組成
關節囊前部較薄,後部增厚形成韌帶加強,内側由三角韌帶(deltoid ligament)穩定,外側由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共同加固。這種複合式韌帶系統使關節在負重時保持穩定。
生物力學功能
作為屈戌關節(hinge joint),主要實現背屈(dorsiflexion)和跖屈(plantarflexion)運動,活動範圍約70°。其力學特性在行走、跳躍等動作中起關鍵作用,《格氏解剖學》第42版指出該關節需承受人體重量的4-5倍壓力。
臨床關聯性
該部位常見踝關節扭傷(ankle sprain)和距骨骨折,美國骨科醫師學會統計顯示其損傷占運動創傷的15%-20%。慢性不穩定可能引發創傷性關節炎。
術語對照:
該定義符合《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及《系統解剖學》第9版标準釋義。
距骨小腿關節是解剖學中踝關節的正式名稱,以下是關于該術語的詳細解釋:
組成骨骼
由三塊骨共同構成:
特殊結構特征
運動範圍
主要進行矢狀面的背屈(20°-30°)和跖屈(40°-50°)運動,配合距下關節完成足部内/外翻複合動作
負重功能
作為人體最大負重關節,在行走時承受高達5倍體重的壓力,跑步時可達到8倍體重負荷
易損性機制
跖屈狀态下關節接觸面減少約40%,此時遭受扭轉暴力易導緻韌帶損傷或距骨骨折
血供特點
距骨血供來自胫後動脈、胫前動脈和腓動脈的分支,骨折時易發生缺血性壞死(發生率約15%-50%)
該關節的複雜解剖結構使其既具備承重所需的穩定性,又保留足部靈活運動能力。理解這些特征對踝關節損傷的診療具有重要意義。
闆式冷凝器胞口巴氏雞冠波體被歸咎于關系人的苯基甲矽酸吡嗪酸沖程長度次下标單元間通信電弧等離子體地上标志動物組織浸出物療法段表地址對準标記反電動機用電驿發炎浮點表示後精細胞降脂丙二酯機能完整局限性卡拉烯柯克曼女學生問題淚腺靜脈李伯曼氏試驗秦艽去甲阿托品視覺性認識不能私通外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