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leverrierite
brilliant; crystal; glittering
vermiculite
【化】 vermiculite
晶蛭石(Jīng Zhì Shí)是一種具有特殊物理性質的層狀矽酸鹽礦物,其名稱直接反映了其晶體形态與遇熱膨脹的特性。以下是基于礦物學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中文名解析
英文對應術語
晶蛭石的規範英文名為Vermiculite(蛭石),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将其歸類為層狀矽酸鹽礦物(水雲母族),化學通式為 $(Mg,Fe^{2+},Al)_3(Al,Si)4O{10}(OH)_2·4H_2O$。
物理性質
成因與産地
主要由黑雲母或金雲母經熱液蝕變形成,全球主要礦床分布在南非帕拉博拉、美國蒙大拿州利比、中國新疆尉犁等地。
權威參考資料
蛭石是一種天然無機礦物,其名稱來源于加熱膨脹後形似水蛭的形态特征。關于“晶蛭石”這一表述,目前權威資料中未明确提及該術語,推測可能指蛭石的晶體結構或特定形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基本性質與命名
蛭石屬于層狀矽酸鹽礦物,化學成分為含鎂、鐵、鋁的矽酸鹽,化學式可表示為:
$$(Mg,Ca)_{0.3-0.45}(H_2O)_n{(Mg,Fe^{3+},Al)_3(Si,Al)4O{10}_2}$$
其名稱源于拉丁文“Vermiculite”,意為“蠕蟲狀”,因加熱至200-300℃時,層間水蒸發導緻體積膨脹20倍以上,并沿晶體c軸彎曲成水蛭狀。
晶體結構與形成
蛭石為單斜晶系,具有典型的層狀結構,外觀類似雲母(如黑雲母、金雲母),通常由這些雲母經熱液蝕變或風化作用形成。原礦多呈褐色、黃色或暗綠色,加熱後變為灰色。
物理特性與用途
可能誤解的澄清
“晶蛭石”可能指蛭石的晶體形态或加工後的膨脹結構,但标準術語中無此名稱。若指未膨脹的原礦,通常稱為“蛭石片”;若指加熱後的産物,則稱“膨脹蛭石”。
總結來看,蛭石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層狀結構和熱膨脹特性,而“晶蛭石”更可能是對其晶體形态的描述,建議使用标準術語以避免混淆。
不相容動作串色純粹地燈絲弛度對氟米松對氯苯戊二醇高揚程水泵紅豆樹西甯加法存儲寄存器甲基磷酸基本波長結核類脂質接受極軟碳鋼髁間線可抑制字符幀累積紅利磷缺乏症陸上條款煤中的不可燃物钼的暖氣體定量的潤膚劑四羟基丁烷滕諾息卡透明組織微處理機總線标準微分輸入電壓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