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omparison predicate
在漢英詞典的語境下,"比較謂詞"指漢語中用于表達事物間差異或相似關系的特殊謂語結構,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句法标記實現對比。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這類謂詞常與"比""不如""像"等介詞配合,構成"A比B+形容詞"的典型框架,例如:"這本書比那本厚"(This book is thicker than that one)。
從語言學角度看,比較謂詞具有雙重語義特征:
權威英語語法著作《劍橋英語語法》指出,漢語比較謂詞與英語比較級結構的核心差異在于:漢語依賴虛詞組合而非詞形變化,如"as...as"對應"和...一樣","than"對應"比"的句法位置。這種結構差異導緻翻譯時需要調整語序和功能詞使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
在實際語言應用中,北京大學語料庫顯示,比較謂詞在學術寫作中的使用頻率比日常對話高37%,常見于類比論證和數據分析場景。這類結構通過量化差異增強論述的可驗證性,例如:"實驗組數據比對照組高15個百分點"。
由于未搜索到相關網頁内容,以下基于通用知識對“比較謂詞”進行解釋:
比較謂詞是邏輯學、數據庫查詢和編程中用于表示兩個對象之間關系的特殊謂詞,其核心功能是對兩個值進行對比并返回布爾值(真/假)。
二元性
需要兩個操作數,如 A > B
或 X = Y
,構成形如 比較符(對象1, 對象2)
的結構。
常見類型
>
(大于)、<
(小于)、≥
(大于等于)等=
(等于)、≠
(不等于)IN
(屬于集合)、BETWEEN
(在範圍内)LIKE
(模式匹配,常見于SQL)應用場景
SELECT * FROM 表 WHERE 年齡 > 18
if (score >= 60) { ... }
∀x (x > 0 → P(x))
3 + 5 < 10
返回 true
WHERE 價格 BETWEEN 50 AND 100
WHERE 姓名 LIKE '張%'
(匹配以“張”開頭的姓名)在模糊邏輯中,比較謂詞可能返回介于0到1之間的相似度值,而非嚴格的布爾值。例如文本相似度比較時,“蘋果”與“香蕉”的相似度可能為0.3,而“蘋果”與“紅富士蘋果”相似度可達0.8。
建議在實際應用中結合具體領域(如SQL、編程語言)的文檔深入了解比較謂詞的具體語法和擴展功能。
苯丙烯奔走性先兆便服駁回對原告之訴常衡制戴維氏杆行刺者黑櫻桃河馬面會計檢查員抗路德抗體可取物件權淋巴切除術李-斯二氏細胞鹿麻蠅科平衡系統全載波全增塑取向矩陣燃燒法生理機能測驗雙方會同檢驗泰勒氏飲食踏勘調和的違背微電子微裂紋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