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定義與化學屬性
奎萘酚(Quinaphthol)是萘酚(Naphthol)的衍生物,化學名稱為2-羟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分子式 $mathrm{C_{10}H_6O_3}$。其結構兼具酚羟基和醌基,屬于醌類化合物,呈黃色結晶固體,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在漢英對照中,"奎"(Kuí)音譯自"Quin-"(醌),"萘酚"(Nàifēn)即萘酚(Naphthol)。
2. 結構特征與同分異構體
奎萘酚的分子結構中,羟基(-OH)與醌環(1,4-萘醌)的2號位碳原子相連(結構式見下圖)。需注意其與1,2-萘醌、1,4-萘醌的區分:
奎萘酚屬于1,4-萘醌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其化學性質受醌-酚互變異構影響。
3. 應用與生物活性
曆史上奎萘酚曾作為抗菌劑和染料中間體使用,但因毒性較強,現已受限。現代研究聚焦其衍生物在抗瘧、抗腫瘤領域的潛力,例如通過結構修飾合成類似泛醌(輔酶Q)的化合物。
化學結構式(KaTeX格式):
$$
ce{
chemfig{6((=O)-(-OH)=(-(=O))-5(-=-(-)=))}
}
$$
注:結構式中1,4-位為醌基(C=O),2-位為羟基(-OH)。
權威參考來源:
(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網頁鍊接,來源僅标注文獻名稱以确保嚴謹性。)
奎萘酚是一個化學與醫學術語,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定義
奎萘酚(英文:quinaphthol 或 quinanaphtol)是奎甯(quinine)與β-萘磺酸(β-naphthol sulfonic acid)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在醫學領域,它可能被用作抗菌或防腐劑,但具體應用需結合專業文獻進一步确認。
化學結構與組成
從名稱可推測,該物質由兩部分構成:
語言變體與拼寫
在法語中,該詞拼寫為quinanaphtol,可能與英語存在拼寫差異(如有無字母“a”)。不同文獻中可能出現變體形式,需注意上下文。
應用領域
根據曆史資料,奎萘酚可能曾用于局部消毒或感染治療,但現代醫學中是否仍在使用尚無明确數據。建議參考最新藥典或化學手冊獲取詳細信息。
若需深入化學合成方法或藥理學研究,可查閱專業數據庫(如SciFinder)或相關學術文獻。
波道逆反波尖漏洩能量財産毀壞粗乳狀液蛋白營養粉改道固定位置定址股四頭肌反射含糖氧化鐵混凝土聚合物活節連結器焦沒食子酸鹽試劑基因突變軍人栲膠老旦磷酸酶過少綿延内部運算内務操作模塊耦合電阻皮下水腫剖腹膀胱縫術契約格式染色檢尿法入神地哨酸試驗視幻象碎削搪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