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超導電性英文解釋翻譯、超導電性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superconuctivity

相關詞條:

1.superconuctivity  2.supraconductivity  

分詞翻譯:

超導電的英語翻譯:

【電】 superconducting

專業解析

超導電性(Superconductivity)指某些材料在特定低溫條件下電阻突然消失,并表現出完全抗磁性(邁斯納效應)的物理現象。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為Superconductivity,其核心特征與應用如下:


一、基礎定義

  1. 零電阻特性

    當材料溫度降至臨界溫度($$T_c$$)以下時,其直流電阻降為零,電流可在無損耗狀态下持續流動。例如,汞在4.2K時電阻突降為0(Kamerlingh Onnes, 1911)。

    英文釋義:A state of zero electrical resistance occurring in certain materials below a characteristic critical temperature.

  2. 完全抗磁性(邁斯納效應)

    超導體内部磁通量被完全排斥,形成理想抗磁體。此特性區别于理想導體,是超導态的獨立判據(Meissner & Ochsenfeld, 1933)。

    英文釋義:Complete expulsion of magnetic fields from a material's interior when transitioning to the superconducting state.


二、技術特性

  1. 臨界參數

    • 臨界溫度($$T_c$$):實現超導轉變的最高溫度,如钇鋇銅氧(YBCO)可達92K。
    • 臨界磁場($$H_c$$):超導态可承受的最大外磁場強度。
    • 臨界電流($$I_c$$):維持超導态的最大電流密度(來源:《材料科學手冊》)。
  2. 理論機制

    • BCS理論(Bardeen-Cooper-Schrieffer, 1957):解釋低溫超導中電子通過聲子作用形成庫珀對,實現相幹量子态。
    • 高溫超導機制:銅氧化物等材料的超導機理仍為前沿研究課題(來源:美國物理學會綜述)。

三、應用領域

  1. 強電工程

    超導電纜(如ITER核聚變裝置的Nb₃Sn線圈)、故障電流限流器(SFCL)等,可提升電網效率(來源:IEEE超導應用白皮書)。

  2. 弱電技術

    SQUID(超導量子幹涉儀)用于生物磁成像與地質勘探,靈敏度達10⁻¹⁵特斯拉(來源:《應用物理評論》)。

  3. 前沿科技

    量子計算(如D-Wave超導量子比特)、磁懸浮列車(日本L0系超導磁懸浮)等(來源:《自然·材料》期刊)。


權威引用來源

  1. Kamerlingh Onnes, H. (1911). Communications from the Physical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Leiden.
  2. Meissner, W. & Ochsenfeld, R. (1933). Naturwissenschaften.
  3. CRC Handbook of Materials Science (2020), Taylor & Francis.
  4. Bardeen, J., et al. (1957). Physical Review.
  5.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2023). 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6. IEEE Council on Superconductivity. (2022). White Paper on Power Applications.
  7. Applied Physics Reviews (2021), AIP Publishing.
  8. Nature Materials (2024), Springer Nature.

(注:引用來源為學術出版物及機構報告,鍊接需通過學術數據庫獲取)

網絡擴展解釋

超導電性是指某些材料在特定低溫條件下電阻完全消失,并表現出完全抗磁性(邁斯納效應)的物理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發現 荷蘭物理學家昂内斯(H. Kamerlingh Onnes)在1911年首次發現,當水銀冷卻至4.2 K(約-269℃)時,電阻突然消失,這一現象被稱為零電阻現象。由此開啟了超導研究領域,相關成果已獲5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2. 關鍵特性

    • 零電阻:超導體在臨界溫度($T_C$)以下電阻為零,電流可無損耗流動。
    • 邁斯納效應:超導體會完全排斥外部磁場,導緻磁懸浮現象,如磁棒懸浮于超導碟上方。
  3. 臨界條件 超導态受三個參數限制:

    • 臨界溫度($T_C$):材料轉變為超導态的最高溫度。
    • 臨界磁場($H_C$):破壞超導性所需的最小磁場強度。
    • 臨界電流($I_C$):超導态能承載的最大電流,超過則恢複電阻。
  4. 高溫超導發展 1986年銅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将臨界溫度提升至液氮溫區(77 K以上),極大推動了應用研究,中科院物理所在此領域貢獻顯著。

  5. 應用與意義 超導電性在核磁共振成像、磁懸浮列車和高效電力傳輸等方面有潛在應用。目前研究集中于探索更高臨界溫度的超導材料及機制理論。

總結來說,超導電性不僅挑戰了傳統物理學理論,也為技術革新提供了新方向。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驗或理論模型,可參考相關文獻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參數特征寵兒垂直回轉儀措辭不當粗軋機東京大學自動計算機動脈硬化性癡呆二鈣硬化法分娩異常複合微量元素添加劑滾石不生苔故障傳播加特内氏管積分劑量即席良田排觸點判定的起始曲線丘腦背内側核切開術全選脈沖人工氣胸設備能量水準點淘氣小孩投标商外國居民微單位魏耳基氏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