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魏爾希氏杆菌英文解釋翻譯、魏爾希氏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Welch's bacillus

分詞翻譯:

爾的英語翻譯:

like so; you

希的英語翻譯:

hope; rare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杆菌的英語翻譯:

bacili
【醫】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專業解析

魏爾希氏杆菌(Clostridium welchii)是革蘭氏陽性厭氧芽孢杆菌的拉丁學名,現多稱為産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該菌由美國病理學家威廉·韋爾奇(William H. Welch)于1892年首次分離鑒定,因此早期文獻常以發現者姓氏命名。

從微生物學特征來看,該菌具有以下特性:

  1. 形态學:杆狀,可形成橢圓形芽孢,無鞭毛,在動物體内可形成莢膜。
  2. 緻病性:産生α毒素(卵磷脂酶)、β毒素等至少12種外毒素,根據毒素類型分為A-E五種亞型。其中A型菌引發氣性壞疽和食物中毒,C型菌導緻壞死性腸炎(來源:CDC細菌性食物中毒指南。
  3. 流行病學:美國疾控中心統計顯示,該菌導緻約7.5%的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常見于未充分加熱的肉類菜肴(來源: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2023年研究數據。

臨床治療主要采用青黴素聯合高壓氧療法,同時需清創處理感染組織。預防重點在于食品加工時保持60℃以上溫度或快速冷卻至4℃以下(參考:FDA食品處理規範第3.3.1章。

網絡擴展解釋

“魏爾希氏杆菌”是細菌學中的一個術語,其英文對應名稱為Welch's bacillus()。該名稱來源于美國病理學家William Henry Welch(1850-1934),他首次分離并描述了這種細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命名來源
    該細菌以發現者姓氏音譯命名。“魏爾希”對應英文“Welch”,“氏”表示所屬關系,“杆菌”指其形态為杆狀。曆史上,它曾被稱為“産氣莢膜杆菌”(現學名:Clostridium perfringens),屬于梭菌屬(Clostridium)。

  2. 生物學特性
    魏爾希氏杆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菌,可形成芽孢,廣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中。其特點是能分泌多種毒素(如α毒素),導緻組織壞死和氣體産生,因此與氣性壞疽、食物中毒等疾病相關。

  3. 緻病性
    在創傷感染中,該菌通過快速繁殖和毒素釋放引發局部組織壞死、水腫及全身中毒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此外,它也是常見的食源性緻病菌之一。

  4. 現代名稱的演變
    隨着分類學發展,“魏爾希氏杆菌”這一舊稱逐漸被更規範的學名取代。目前國際通用的名稱是産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但部分文獻仍沿用舊稱以紀念發現者。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其臨床意義或檢測方法,可參考微生物學教材或醫學數據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玻爾效應布锂斯二極管采流伏安法參照記錄純潔的低壓浮頭閥反射描記器幹酮酸高鐵色素供水裝置管理費總價黃色山道年鹼式碳酸鉛假色汗甲酸巨蘑菇素殼體厚度類型屬性綠菌屬葉綠素脲基乙酮酸牛盤尾絲蟲女性閹染色粒申請入籍設置坐标軸格式示蹤物碎革器體積計投資監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