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幼紅細胞英文解釋翻譯、晚幼紅細胞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etarubricyte;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相關詞條:
1.metarubricyte 2.orthochromaticnormoblast
分詞翻譯:
晚的英語翻譯:
evening; junior; late; lateness; night
幼紅細胞的英語翻譯:
【醫】 normoblast
專業解析
晚幼紅細胞(Orthochromatic Erythroblast),又稱正染性成紅細胞或正色性成紅細胞,是紅細胞生成過程中一個特定的、接近成熟的階段。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形态特征
晚幼紅細胞是骨髓中紅細胞發育的倒數第二個階段(緊隨其後的是網織紅細胞)。其核心特征包括:
- 核固縮與脫核準備:細胞核高度濃縮(pyknotic),染色質緻密成塊狀,失去轉錄活性,為即将排出細胞核做準備。這是其命名為“晚幼”(晚期幼稚)的關鍵标志。
- 胞質血紅蛋白化:胞質内充滿血紅蛋白(hemoglobin),因此經瑞氏染色後呈現均勻的嗜酸性正紅色(ortho- = 正,-chromatic = 染色),區别于早幼紅細胞(嗜堿性藍色)和中幼紅細胞(多染性灰藍色)。
- 體積縮小:直徑約8–12 μm,較前階段細胞更小,接近成熟紅細胞大小(7–8 μm)。
二、漢英術語解析
- 中文名:晚幼紅細胞
- “晚”指發育晚期,“幼”表示未成熟,“紅細胞”對應erythrocyte。
- 英文名:Orthochromatic Erythroblast
- Orthochromatic(正染性):源自希臘語 orthos(正确) + chroma(顔色),指胞質染色特性。
- Erythroblast(成紅細胞):源自希臘語 erythros(紅色) + blastos(胚細胞),泛指未成熟紅細胞。
三、生理意義與臨床關聯
晚幼紅細胞代表紅細胞終末分化的關鍵節點:
- 脫核過程:細胞核最終被排出,形成無核的網織紅細胞(進入外周血後成熟為紅細胞)。此過程依賴細胞骨架重構,若異常可導緻病态造血。
- 貧血診斷指标:骨髓塗片中晚幼紅細胞比例異常(如增高見于溶血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可輔助貧血類型鑒别。
- 造血調控靶點: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主要作用于紅系祖細胞,但對晚幼紅細胞存活也有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
- Wintrobe's Clinical Hematology (14th Ed.), Chapter 5: "Erythropoiesis and Red Cell Turnover".
- Williams Hematology (10th Ed.), Section II: "Hematopoietic System, Erythrocyte Development".
網絡擴展解釋
晚幼紅細胞是紅細胞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屬于未成熟的有核紅細胞。以下為詳細解釋:
1.發育階段與定義
- 紅細胞在骨髓中發育需經曆多個階段:原始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
- 晚幼紅細胞是紅細胞成熟前的最後階段,此時細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最終通過脫核形成無核的網織紅細胞,并進一步成熟為紅細胞。
2.形态特征
- 體積:約7-10微米,與成熟紅細胞相近或稍大。
- 胞核:較小,染色質濃縮成團塊狀(類似“碳核”),居中或偏位,核膜明顯。
- 胞質:因血紅蛋白含量較高,顔色接近成熟紅細胞,呈灰粉色或淡粉紅色。
3.正常與異常情況
- 正常情況:僅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中一般無晚幼紅細胞。
- 異常出現:
- 外周血檢測到:提示病理狀态,如增生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白血病、骨髓轉移癌等。
- 緊急情況:嚴重貧血(如急性大出血、溶血)時,骨髓可能提前釋放晚幼紅細胞到外周血應急供氧。
4.臨床意義
- 診斷價值:外周血中出現晚幼紅細胞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或代償性增生的标志,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明确病因。
- 治療參考:若伴隨貧血症狀(如頭暈、乏力),可能需針對原發病(如補鐵、抗溶血治療)幹預。
晚幼紅細胞是紅細胞成熟的關鍵過渡階段,正常情況下僅存于骨髓。外周血中檢測到常提示疾病,需結合臨床綜合判斷。若體檢發現異常,建議及時就醫完善骨髓檢查或血液專科評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苯甲氨編隊變形目不成對電子密度痤瘡梭菌彈簧床對檀香醇多元件電路發電機電樞庚酮-核子切面黃酮哌酯金剛石磨盤機械論的即興之作脊椎結核卡托礦石硫羟羰酸沒有事先通知瓶罐玻璃氰尿酰氨曲普利啶升降吊橋屍體現場時相數據線路透明性特賴茨氏窩統計數據同位素标記試劑微粉分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