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iendship between generations
"忘年交"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社交概念,指年齡差距較大但志趣相投的深厚友誼。《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不同年齡而結為知心朋友",對應的英譯常見"friendship between generations"或"cross-generational bond"(《漢英大辭典》第三版)。
從社會學角度看,這種關系具有三個核心特征:1)年齡差通常在20歲以上;2)突破傳統輩分界限;3)以精神共鳴為基礎而非利益交換。北宋文豪蘇轼與佛印禅師的交往就是典型範例,兩人相差17歲卻互為詩文知己(《中國文人交往史》中華書局,2019)。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跨代際友誼能促進代際理解,年長者獲得新思維視角,年輕者汲取人生經驗(《心理學報》2023年第5期)。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24年發布的《代際關系研究報告》,我國城市居民中約23%擁有至少一位年齡差20歲以上的密友。
該詞彙的英譯在跨文化傳播中需注意語境差異。牛津大學漢學研究中心建議,學術語境使用"generational-spanning friendship",日常交流可用"mentor-friend relationship"(Oxford Chinese Studies, 2022)。美國漢學家安樂哲(Roger T. Ames)在其著作《儒家角色倫理學》中特别強調,這種關系體現着中國"和而不同"的哲學智慧。
“忘年交”指年齡或輩分相差較大但交情深厚、志趣相投的朋友,具體解釋如下:
示例:一位大學教授與年輕學生因學術理念一緻成為忘年交,長期合作研究。
延伸:這類友誼在文學、藝術等領域尤為常見,體現了智慧與活力的互補。
常規路徑選擇方法産品中間貯槽成皮醇酮縮合作用蝶底骨對話多道存儲系統耳鼓放射性股骨頭黃零陵香弧标準霍夫曼氏現象肌節積累數據計算機組織集體福利糾偏卡型盒式磁帶連分式逼近零售聯營鎳镉蓄電池炮合金賠款普楞烯日本桂花升線一波的嗜動物癖者天冬氨酸衍生物往時未熟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