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triae olfactoria lateralis
外側嗅紋(lateral olfactory tract)是嗅覺傳導通路中的關鍵神經束,其解剖學定義為:由嗅球發出的二級神經纖維束,向後方延伸至前腦區域,主要終止于梨狀皮層及杏仁核的特定核團。該結構在哺乳動物嗅覺信息處理中具有定向傳遞作用,其纖維排列呈現明确的拓撲分布特征,與内側嗅紋形成功能互補的傳導系統。
根據《格氏解剖學》(第42版)記載,外側嗅紋的顯微結構包含有髓鞘軸突束,其直徑範圍在0.5-2.2μm之間,傳導速度約為3-5m/s。該神經束在胚胎發育第7周開始髓鞘化,至出生後6個月完成成熟分化。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解剖學術語庫将其歸類為"初級嗅覺傳導通路"的組成部分,編號為TA A14.1.09.431。
在功能層面,外側嗅紋承擔着将氣味分子化學信號轉化為神經電信號的核心傳導任務。其軸突末端釋放的谷氨酸能神經遞質,通過激活杏仁核基底外側核的AMPA受體,完成嗅覺信息向邊緣系統的整合傳輸。這種傳導機制在2019年《神經科學年鑒》發表的嗅覺編碼研究中得到電生理學驗證。
外側嗅紋是嗅覺傳導通路中的關鍵結構,其定義、解剖和功能如下:
定義與解剖結構 外側嗅紋是嗅束(olfactory tract)向後延伸時形成的兩條纖維束之一(另一條為内側嗅紋),由嗅球僧帽細胞的軸突組成。它沿大腦外側裂底部側行,終止于颞葉鈎回、海馬回前部及杏仁核等嗅覺投射區。
傳導路徑
功能特點 作為嗅覺傳導的二級神經元通路,外側嗅紋将嗅球接收的嗅覺信號傳遞至大腦皮層嗅覺中樞,是嗅覺感知的核心路徑。其病變可能導緻嗅覺減退或幻嗅。
外側嗅紋是連接嗅球與高級嗅覺中樞的纖維束,對嗅覺信號傳遞起關鍵作用。更多細節可參考神經解剖學文獻或上述來源網頁。
埃-韋二氏核氨布茶堿包魯潰瘍被動性背輔肋崩解變換表圖表電源波特爾氏試驗電傳機傳輸電容器電流第二信使二維儲存器公司資本核殺菌素胫肌痛久期方程可變電路克倫琴空運貨物快樂論的苦味錄象機美南蛇藤奇數電子鍵氣體張力犬蛔蟲塞比洛氏凹水土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