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殺菌素(Hé shā jūn sù)是一種由微生物産生的抗生素,其英文名稱為Nucleocidin。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直接對應為“nucleocidin”,屬于微生物代謝産物類抗菌劑,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
定義與來源
核殺菌素(Nucleocidin)是由鍊黴菌(Streptomyces)分泌的核苷類抗生素。其化學結構含氟原子,是天然産物中罕見的含氟核苷類似物,通過幹擾細菌蛋白質合成發揮抗菌活性 。
作用機制
作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衍生物,核殺菌素靶向細菌核糖體,抑制其肽鍊延伸過程,從而阻斷蛋白質合成。實驗顯示其對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和部分革蘭氏陰性菌有顯著抑制效果 。
曆史與現狀
該物質于1957年首次從 Streptomyces calvus 菌株中分離,但因高毒性(實驗動物死亡率顯著)未投入臨床使用。目前主要用于微生物耐藥性機制研究及抗生素結構優化參考 。
詳細記載核殺菌素的化學特性與生物活性譜:劍橋大學抗生素研究組
關于其作用機制的分子生物學研究:Nature 子刊文獻
列入“監視級”抗生素清單,提示潛在生态毒性風險:WHO AWaRe 數據庫
注:當前核殺菌素因毒理學限制未應用于臨床治療,但仍是抗生素研發領域的重要模型化合物。
核殺菌素(Nucleocidin)是一種含氟的有機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₁₀H₁₃FN₆O₆S,分子量為364.31,CAS編號為24751-69-7。以下是關于該物質的詳細解釋:
1. 化學性質
核殺菌素由碳(32.97%)、氫(3.60%)、氟(5.21%)、氮(23.07%)、氧(26.35%)和硫(8.80%)組成,熔點高于190°C(分解)。其分子結構包含核苷類似物特征,可能通過幹擾微生物的核酸代謝發揮作用。
2. 潛在功能與關聯化合物
根據相關術語推斷,核殺菌素可能屬于抗生素或抗菌劑類别。例如:
3. 研究現狀與局限性
目前公開資料中關于核殺菌素的具體作用機制、應用範圍等信息較少,其名稱可能源自早期微生物代謝産物研究。建議通過專業化學數據庫(如SciFinder)或文獻進一步驗證其生物活性及實際用途。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基礎物化參數和關聯術語分析,具體應用需以實驗研究為準。
冰島傳導初級絨毛電磁平台段類型反饋抑制根濾油類計算共沸溫度故障顯示器宏觀組織加權噪聲電壓脊髓肌束垃圾桶老化拉伸加拈六基因的理由充足的米格來甯目标程式模塊内地運輸偶聯因子漂白紙漿破碎熄減了的火焰清潔區确認遺囑訴狀善饑症視覺異常實習審判玩忽從事未保護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