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節甙脂英文解釋翻譯、神經節甙脂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ganglioside
分詞翻譯:
神經節的英語翻譯:
ganglion
【醫】 gangli-; ganglia; ganglio-; ganglion; nerve-ganglion; neuroganglion
neuroploca
甙的英語翻譯:
【醫】 glucoside; glycocide; glycoside
脂的英語翻譯:
fat; grease; rouge
【化】 butter
【醫】 adeps; adipo-; fat; lipid; lipide; lipin; lipoid; pio-; stearo-
steato-
專業解析
神經節甙脂(Ganglioside)是一類重要的糖脂(glycolipid),主要存在于脊椎動物神經組織的細胞膜外層,尤其在神經元的突觸部位含量豐富。其名稱源自“神經節”(ganglion),反映了其最初在神經節中被發現和分離的特性。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基本定義與結構 (Basic Definition & Structure)
- 中文釋義: 神經節甙脂是由鞘氨醇(sphingosine)、脂肪酸(fatty acid)、寡糖鍊(oligosaccharide chain)以及一個或多個唾液酸(sialic acid, 主要是N-乙酰神經氨酸, NANA)組成的酸性糖鞘脂(acidic glycosphingolipid)。它是神經細胞膜的關鍵成分。
- 英文釋義: Gangliosides aresialic acid-containing glycosphingolipids composed of aceramide (sphingosine + fatty acid) backbone linked to a variably sizedoligosaccharide chain that contains one or moresialic acid residues (predominantly N-acetylneuraminic acid, Neu5Ac). They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outer leaflet of the plasma membrane of neuronal cells, particularly at synapses.
二、 核心生理功能 (Cor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 細胞膜結構與功能: 作為細胞膜的組成成分,神經節甙脂參與維持膜的流動性(fluidity)和穩定性(stability)。其親水的糖鍊(尤其是帶負電的唾液酸)暴露于細胞外環境,親脂的神經酰胺部分嵌入脂質雙層。
- 細胞識别與信號轉導: 神經節甙脂在細胞表面充當受體或輔助受體,參與細胞間識别、粘附以及信號轉導過程。它們能與細胞外信號分子(如生長因子、神經遞質、毒素、病原體)相互作用,觸發胞内信號級聯反應,影響細胞生長、分化、存活和凋亡。
- 神經發育與可塑性: 在神經系統中,神經節甙脂對神經元的發育(包括軸突生長、導向、突觸形成)和突觸可塑性(學習記憶的基礎)至關重要。特定神經節甙脂(如GM1)能促進神經營養因子(如NGF)的信號傳遞。
- 髓鞘形成與維持: 神經節甙脂也是髓鞘的重要組分,對髓鞘的形成、穩定性和功能發揮重要作用。
三、 命名與分類 (Nomenclature & Classification)
神經節甙脂通常根據其寡糖鍊中唾液酸的數量和位置進行系統命名,采用Svennerholm命名法:
- 前綴字母G 代表神經節甙脂(Ganglioside)。
- 後續字母(M, D, T, Q)分别代表寡糖鍊上連接的單(mono-)、雙(di-)、三(tri-)、四(quad)個唾液酸分子。
- 數字下标(如1, 2, 3)表示在四糖核心結構(Gal-GalNAc-Gal-Glc-Cer)上唾液酸連接的順序位置。
- 常見類型舉例:
- GM1: 含1個唾液酸(M),連接在Gal殘基上(位置1)。
- GD1a: 含2個唾液酸(D),一個在Gal(位置1),一個在GalNAc(位置2)。
- GT1b: 含3個唾液酸(T)。
四、 臨床意義 (Clinical Significance)
- 遺傳性疾病: 某些遺傳性溶酶體貯積症與神經節甙脂代謝酶缺陷有關,導緻神經節甙脂在細胞内異常積累,引發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病變。例如:
- Tay-Sachs病: 因β-己糖胺酶A(HexA)缺乏導緻GM2神經節甙脂積累。
- Sandhoff病: 因β-己糖胺酶B(HexB)缺乏導緻GM2積累。
- GM1神經節甙脂貯積症: 因β-半乳糖苷酶缺乏導緻GM1積累。
- 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神經節甙脂(如GQ1b)是自身抗體的靶點,與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相關。例如:
- Miller Fisher綜合征(MFS): 特征性表現為眼肌麻痹、共濟失調和腱反射消失,與抗GQ1b抗體高度相關。
- Bickerstaff腦幹腦炎(BBE): 與抗GQ1b抗體相關。
- 神經損傷與修複: 外源性給予特定神經節甙脂(如GM1)在實驗模型中被證明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和促進神經再生、修複的潛力,曾用于臨床試驗(如脊髓損傷、中風),但療效存在争議。
- 癌症生物學: 某些腫瘤細胞表面神經節甙脂的表達模式發生改變,可能參與腫瘤的進展、轉移和免疫逃逸,是潛在的腫瘤标志物和治療靶點。
五、 研究價值 (Research Value)
神經節甙脂作為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腫瘤學等領域是持續的研究熱點。對其結構、功能、代謝途徑以及病理作用的深入理解,有助于開發針對相關神經系統疾病、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新型診斷方法和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 Svennerholm, L. (1963).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human brain gangliosides.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10(8), 613–623. (經典命名法來源)
- Schnaar, R. L., & Lopez, P. H. H. (2009). 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 and its axonal receptor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87(15), 3267–3276. (涉及神經節甙脂作為受體)
- Willison, H. J., & Yuki, N. (2002).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and anti-glycolipid antibodies. Brain, 125(12), 2591–2625. (神經節甙脂與自身免疫性神經病綜述)
網絡擴展解釋
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是一種糖脂類物質,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神經細胞膜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臨床作用。以下從結構、功能、應用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綜合解析:
一、結構與分類
神經節苷脂屬于糖鞘脂,由疏水的神經酰胺與親水的寡糖鍊組成,糖鍊中至少含有一個唾液酸分子(如N-乙酰神經氨酸)。根據糖鍊結構和唾液酸數量不同,已發現超過20種亞型,常見靶點包括GM1、GD1b、GQ1b等。
二、生理功能
- 神經保護與修複
促進神經元分化、突觸可塑性及軸突生長,保護損傷後的神經退行性變。
- 調節神經傳遞
通過影響神經遞質釋放和受體活性,維持神經系統正常功能。
- 免疫相關作用
某些抗神經節苷脂抗體與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如吉蘭-巴雷綜合征)相關。
三、臨床應用
- 適應症
- 中樞神經損傷:腦出血、腦梗死、脊髓損傷等;
- 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改善運動障礙);
- 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藥物形式
常用注射劑(如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從豬腦提取。
四、注意事項
- 副作用: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皮疹、呼吸困難)或罕見急性神經損傷(如格林巴利綜合征);
- 禁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遺傳性糖脂代謝異常者禁用;
- 用藥原則:需嚴格遵醫囑,用藥前需評估過敏史。
五、研究進展
近年發現神經節苷脂在神經再生和抗凋亡機制中的作用被進一步驗證,但其抗體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具體機制仍需深入研究。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藥理機制,可參考權威醫學數據庫(如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氨丁醇溴茶堿氨基卡因半乳糖甙酶傳輸單位船隻的緊急發射器等離子濺射斷缺二髂嵴的浮動跟膝試驗共轭鍵光譜色度學國際慣例法核證人呼叫停止激光染料柩科帕臘芬内特勞動安全利斯頓氏手術耐煮牢度尿抗潰瘍素捏合盆腔髒器除去術羟咪唑丙酸賽德耳氏暗點視網膜軟化受惠的钛氧統計多路複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