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amarium-cobalt magnet
【醫】 Sa. Sm; samarium; Sm
cobalt
【醫】 Co; cobalt
magnet
【計】 megnet
【化】 magnet
【醫】 magnet
钐钴磁體(Samarium-Cobalt Magnet),是一種由稀土元素钐(Samarium)與過渡金屬钴(Cobalt)為主要成分構成的高性能永磁材料。其核心特性包括超高矯頑力、優異的熱穩定性及出色的抗腐蝕性,在高溫與惡劣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的磁性能。以下從漢英詞典釋義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及相關特性:
成分與結構
化學通式為SmCo₅(1:5型)或Sm₂Co₁₇(2:17型),通過粉末冶金工藝燒結成型。其晶體結構為六方晶系,具有強單軸磁晶各向異性,是實現高磁能積的關鍵。
磁性能參數
環境適應性
特性 | 钐钴磁體 | 钕鐵硼磁體 |
---|---|---|
最高工作溫度 | 350°C | 180–220°C |
溫度系數 | -0.03%/°C(低) | -0.12%/°C(高) |
抗腐蝕性 | 優異(無需塗層) | 需鎳/環氧樹脂塗層 |
抗退磁能力 | 極強 | 中等 |
用于衛星姿态控制電機、航天器傳感器,依賴其耐輻射與寬溫域穩定性。
如高精度伺服電機、渦輪分子泵、核磁共振儀(輔助磁路)。
導彈制導系統、深海探測器電源及風力發電機磁力耦合器。
钐钴磁體于1970年代由美國空軍材料實驗室率先研發,解決了早期鋁鎳钴磁體矯頑力不足的問題。盡管其成本高于鐵氧體與钕鐵硼(因钐、钴稀土資源稀缺),但在極端工況下的不可替代性仍維持其市場地位。當前研究方向聚焦于降低钴含量、提升剩磁強度。
參考資料:
钐钴磁體(Samarium Cobalt Magnet)是一種稀土永磁材料,由钐(Sm)和钴(Co)為主要成分制成,具有高溫穩定性和強磁性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钐钴磁體屬于稀土磁鐵類别,其钐含量約占合金總重量的25%-36% 。主要成分為钐和钴,常見類型包括SmCo₅(1:5型)和Sm₂Co₁₇(2:17型)兩種原子比例 。
钐钴磁體是20世紀70年代最早商業化的稀土磁體,比钕鐵硼更早應用于工業領域 。
通過配料、熔煉、制粉、壓制、燒結等步驟制成 。工藝流程注重合金的均勻性和高溫燒結技術。
廣泛用于高溫或高精度場景,例如:
钐钴磁體磁力稍弱,但耐高溫和耐腐蝕性更突出,適合高溫環境(如發動機部件),而钕鐵硼多用于常溫高磁力需求場景(如電子産品)。
如需更詳細參數或應用案例,來源中的企業技術文檔。
悖德癡愚側聽電路除蟲菊一羧酸雌核卵片發育大角咽肌彈幕擾亂對角化多叢的二進制編碼記數法二羟丙二酸鹽撫養高效能海氏雙工交換相互作用肌組織化絕對無條件付款凱澤林括約肌切除術兩次抗辯門止開臂淺淋巴管臍尿管索丘疹懷死性皮結核疹肉豆蔻蠟三細胞的生物論收支明細表雙溫交換分離速記文字銅氰酸亞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