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last modification time
"上次修改時間"(Last Modified Time)是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術語,指代文件或數字資源最後一次被編輯更新的具體時間戳。該時間屬性在漢英詞典中對應"Last Modification Time"或"Last Updated Time"的标準化譯法,具有以下專業特性:
元數據屬性
作為文件系統的核心元數據,該時間戳由操作系統自動生成并存儲。在FAT32/NTFS文件系統中,該屬性記錄精确到百分秒級(FileTime格式),而在UNIX/Linux系統則采用Epoch時間格式(自1970年1月1日開始的秒數)。
網頁協議規範
根據HTTP/1.1協議标準(RFC 7231),服務器應在響應頭包含Last-Modified字段,格式遵循RFC 5322日期時間規範(例如:Fri, 31 Jul 2025 08:15:22 GMT)。浏覽器通過此字段實現緩存驗證機制。
數據庫管理應用
在SQL:2016标準中,TIMESTAMP WITH TIME ZONE數據類型常被用于記錄元數據修改時間。Oracle Database采用SCN(System Change Number)機制,而MySQL通過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屬性實現自動更新。
跨語言對照規範
《牛津計算技術詞典》第6版确認"Last Modified Time"為國際通用譯法,中文術語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收錄(術語編號:S02457)。在API文檔中,ISO 8601擴展格式(YYYY-MM-DDThh:mm:ss±hh:mm)已成為跨平台表示标準。
該術語的規範使用對軟件開發、數字取證、版本控制等專業領域具有關鍵作用,其時間戳的完整性驗證可通過密碼學哈希算法(如SHA-256)實現數據完整性保護。
“上次修改時間”是一個常用于文件管理、數據記錄等場景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指某個文件、文檔或數據最後一次被用戶或系統主動更改并保存的時間點。例如:文本内容更新、代碼調試後保存、圖片編輯後覆蓋原文件等操作均會觸發該時間戳的更新。
應用場景
影響因素
查看方式
stat
(Linux/macOS)。os.path.getmtime()
獲取時間戳。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了解特定系統中的實現細節(如NTFS與FAT32文件系統的時間精度差異),可提供具體場景以便補充說明。
藏鐳器傳真記錄器存儲累加器遞減計算盯聍腺肥腫棒狀杆菌骨盆出口滑落爐篦會計的專門化檢索周期結締織生成截止電流金山賽保蚊科裡根氏烙鈕口糧煉油工業氯化松節油麥芽浸出汁馬利筋屬植物蒙讷雷氏脈滅絕人性明視距離剖面強迫服務燃燒半島似曾聽聞現象受格四倍字長四氫安定四氫葉酸脫氫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