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勞德曼氏皮質區英文解釋翻譯、布勞德曼氏皮質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rodmann's area
分詞翻譯:
布的英語翻譯:
cloth; fabric
【建】 cloth
勞的英語翻譯:
fatigue; put sb. to the trouble of; service; work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曼的英語翻譯:
graceful; prolonged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皮質區的英語翻譯:
【醫】 cortical area
專業解析
布勞德曼氏皮質區(Brodmann areas),是德國神經解剖學家科比尼安·布勞德曼(Korbinian Brodmann)于1909年根據大腦皮層細胞構築(細胞類型、密度、分層結構)的差異,将人類大腦皮層劃分為52個(最初為47個,後擴展)具有不同編號的功能區域的系統。這一分區系統并非基于解剖學上的腦回劃分,而是依據微觀結構特征,旨在揭示不同皮層區域可能具有的不同功能。盡管現代神經科學發現了更複雜的腦區功能連接和劃分方式,布勞德曼分區系統因其簡潔性和曆史重要性,至今仍被廣泛用于描述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參考框架。
核心要點:
- 定義基礎: 基于大腦皮層的細胞構築學(Cytoarchitecture),即皮層内神經元的類型、大小、密度以及各層的相對厚度和排列方式。布勞德曼通過對尼氏染色的大腦切片進行顯微鏡觀察,識别出這些微觀結構的差異區域。
- 編號系統: 每個分區被賦予一個唯一的數字編號(如BA 4, BA 17, BA 44/45等)。這些編號本身不直接表示功能或位置順序,僅代表布勞德曼在研究中标記的順序。
- 功能關聯: 雖然分區本身基于結構,但許多布勞德曼分區後來被證明與特定的神經功能密切相關。例如:
- BA 17: 初級視覺皮層(V1),位于枕葉距狀裂周圍,是視覺信息處理的第一站。
- BA 4: 初級運動皮層,位于中央前回,主要控制對側身體的隨意運動。
- BA 3, 1, 2: 初級體感皮層,位于中央後回,接收和處理身體各部分的觸覺、痛覺、溫度覺等軀體感覺信息。
- BA 41 & 42: 初級聽覺皮層,位于颞橫回,處理聽覺信息。
- BA 44 & 45: 通常合稱為布洛卡區(Broca's area),位于優勢半球(通常是左半球)額下回後部,與語言産生、語法處理密切相關。
- BA 39 & 40: 角回和緣上回,屬于頂下小葉的一部分,與語言理解(韋尼克區的一部分)、閱讀、計算、空間認知等功能相關。
- 應用與局限:
- 應用: 為神經解剖學、神經影像學(如fMRI、PET研究)、神經病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标準化的參考框架,用于描述大腦激活或病變的位置。
- 局限: 分區邊界在個體間存在差異;功能并非嚴格局限于單一分區,複雜功能涉及多個分區組成的網絡;現代研究揭示了更精細的功能亞區劃分和基于連接模式的腦區劃分(如連接組學)。
- 漢英對照關鍵術語:
- 布勞德曼氏皮質區 / 布勞德曼分區 - Brodmann areas (BAs)
- 細胞構築學 - Cytoarchitecture
- 大腦皮層 - Cerebral cortex
- 神經元 - Neuron
- 功能定位 -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 初級視覺皮層 - Primary visual cortex (V1)
- 初級運動皮層 - Primary motor cortex
- 初級體感皮層 -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 初級聽覺皮層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布洛卡區 - Broca's area
- 韋尼克區 - Wernicke's area (涉及BA 22, 39, 40等)
- 額葉 - Frontal lobe
- 頂葉 - Parietal lobe
- 颞葉 - Temporal lobe
- 枕葉 - Occipital lobe
權威性來源參考:
- 布勞德曼原始著作: Brodmann, K. (1909). Vergleichende Lokalisationslehre der Großhirnrinde in ihren Prinzipien dargestellt auf Grund des Zellenbaues. Leipzig: Johann Ambrosius Barth. (英譯本: Brodmann's Localisat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 經典神經解剖學教科書:
- Nieuwenhuys, R., Voogd, J., & van Huijzen, C. (2008).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ynopsis and Atlas (4th ed.). Springer. (對布勞德曼分區有詳細描述和圖譜)
- Mai, J. K., Paxinos, G., & Voss, T. (Eds.). (2008). Atlas of the Human Brain (3rd ed.). Academic Press. (包含基于布勞德曼分區的詳細腦圖譜)
- 神經科學權威綜述/資源:
- Zilles, K., & Amunts, K. (2010). Centenary of Brodmann's map — conception and fat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1(2), 139–145. (回顧布勞德曼分區的曆史、原理和現代意義)
-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 官方網站關于大腦基礎知識的介紹常會提及布勞德曼分區作為功能定位的參考框架。
- BrainInfo 數據庫提供了布勞德曼分區的交互式地圖和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布勞德曼氏皮質區(Brodmann's area)是神經科學中用于描述大腦皮層功能分區的經典系統,由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于1909年提出。
核心概念:
-
劃分依據
基于大腦皮層的細胞結構(細胞類型、密度和排列方式),将皮層劃分為52個不同區域。這種分類方法稱為“細胞構築學”。
-
功能意義
不同編號的區域對應特定功能,例如:
- 4區:初級運動皮層,控制自主運動;
- 17區:初級視覺皮層,處理視覺信息;
- 44區(布洛卡區):與語言産生相關。
-
應用領域
該分區系統至今仍被用于腦成像研究、神經外科手術定位及認知功能研究中。
補充說明:
- 盡管現代技術(如fMRI)提供了更精細的功能定位,但布勞德曼分區仍是基礎參考框架。
- 部分區域的功能存在争議或需結合其他腦區協同作用。
如需具體分區的完整列表及詳細功能,建議查閱神經解剖學權威資料或腦圖譜。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報廢尺寸界限不盡道德義務的遺囑長襪創制帶産生式表的廣義林氏無關系統多脈柴胡二氧化錳風箱腹膜内層炎富碳黃鐵礦管理方法航空郵資核四極矩緩沖物質火急級聯簇射精索突出抗壓試驗輕鼓音的氣态氯犬牙飾曲吡那敏人造沸石蛇管冷卻器申請制執行判決的訴訟雙苯馬尼甲硫酸鹽酸性敞爐塔蘭氏帆堂皇的鐵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