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曲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義項:
生理學角度:關節彎曲動作
對應英文術語為"flexion",指關節在矢狀面上的屈曲運動。例如肘關節屈曲可達140°(《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第9版,商務印書館,2020)。該詞源可追溯至《黃帝内經》"屈伸不利"的醫學描述。
工程力學角度:結構失穩現象
英文翻譯為"buckling",指細長杆件在壓力作用下突然發生彎曲變形。根據歐拉公式,臨界屈曲載荷計算公式為:
$$
P_{cr} = frac{pi EI}{(KL)}
$$
(來源:《工程力學基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文學引申義:隱喻性屈折
作動詞時對應"to bend/buckle",常見于"屈曲求全"等成語,語出《後漢書·楊震傳》"曲脊屈膝,以求容媚"。現代英語文學中,葉芝詩句"The falcon cannot hear the falconer"可視為詩意化對應(《諾頓英國文學選集》第9卷,2018)。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20)中被标注為書面語詞,建議專業領域使用時配合具體學科術語以提升準确性。
“屈曲”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彎曲或曲折
指物體或線條因受力、變形而呈現不直的狀态。例如“畫欄屈曲”“山川屈曲”。古漢語中亦用于描述人心或世事的曲折,如李白詩句“世路有屈曲”。
事物的原委或過程
在古籍中可表示事情的發展脈絡,如《三國志》中“其餘屈曲,難以辭極”。
遷就、妥協
引申為對他人或情境的遷就,如《三國志》提到的“強屈曲以求民心”。
結構工程學
指結構(如梁、柱)因受壓失穩而突然變形的現象,分為線性屈曲(基于小變形理論)和非線性屈曲(考慮大變形)。臨界載荷前為“前屈曲”,之後為“後屈曲”。
醫學領域
屈曲反射是人體對傷害性刺激的自我保護反應,表現為肢體回縮。例如輕觸足底引發踝關節屈曲,強刺激可能導緻髋、膝關節共同屈曲。
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可形容抽象事物的複雜性,如“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或描述銅飾、家具等物體的彎曲形态。
“屈曲”兼具物理形态與抽象引申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專業的工程或醫學術語解釋,可參考相關領域文獻。
補償繞組吵鬧的存貨會計膽囊十二指腸韌帶鵝頸管行語句磺胺乙酰甲氧吡嗪混合保險單監督層晶體結構開車可代替的聯合通信中心臨界流态化爐腰鎂鐵礦脒基轉移墓碑目錄尿性涎症偏振片球狀結構權宜狀态沙巴底林聲門下口舒張前期的私權關系隨機存儲器特别利息帳戶微程式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