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曲在汉英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
生理学角度:关节弯曲动作
对应英文术语为"flexion",指关节在矢状面上的屈曲运动。例如肘关节屈曲可达140°(《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9版,商务印书馆,2020)。该词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屈伸不利"的医学描述。
工程力学角度:结构失稳现象
英文翻译为"buckling",指细长杆件在压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弯曲变形。根据欧拉公式,临界屈曲载荷计算公式为:
$$
P_{cr} = frac{pi EI}{(KL)}
$$
(来源:《工程力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文学引申义:隐喻性屈折
作动词时对应"to bend/buckle",常见于"屈曲求全"等成语,语出《后汉书·杨震传》"曲脊屈膝,以求容媚"。现代英语文学中,叶芝诗句"The falcon cannot hear the falconer"可视为诗意化对应(《诺顿英国文学选集》第9卷,2018)。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中被标注为书面语词,建议专业领域使用时配合具体学科术语以提升准确性。
“屈曲”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弯曲或曲折
指物体或线条因受力、变形而呈现不直的状态。例如“画栏屈曲”“山川屈曲”。古汉语中亦用于描述人心或世事的曲折,如李白诗句“世路有屈曲”。
事物的原委或过程
在古籍中可表示事情的发展脉络,如《三国志》中“其余屈曲,难以辞极”。
迁就、妥协
引申为对他人或情境的迁就,如《三国志》提到的“强屈曲以求民心”。
结构工程学
指结构(如梁、柱)因受压失稳而突然变形的现象,分为线性屈曲(基于小变形理论)和非线性屈曲(考虑大变形)。临界载荷前为“前屈曲”,之后为“后屈曲”。
医学领域
屈曲反射是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反应,表现为肢体回缩。例如轻触足底引发踝关节屈曲,强刺激可能导致髋、膝关节共同屈曲。
在文学或日常语境中,可形容抽象事物的复杂性,如“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或描述铜饰、家具等物体的弯曲形态。
“屈曲”兼具物理形态与抽象引申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专业的工程或医学术语解释,可参考相关领域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