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agnesioferrite
鎂鐵礦(Magnesioferrite)是尖晶石族礦物中的一種氧化物類礦物,其化學式為MgFe³⁺₂O₄。該礦物在自然界中呈黑色或深棕色立方晶體或粒狀集合體,莫氏硬度為6-6.5,密度為4.6-4.7 g/cm³,具有金屬光澤至亞金屬光澤。其形成通常與高溫變質作用或岩漿活動相關,常見于接觸變質帶和玄武岩中,例如中國河北省漢諾壩玄武岩曾發現鎂鐵礦與磁鐵礦共生現象。
從工業應用角度,鎂鐵礦可作為耐火材料添加劑,其高熔點(約1713°C)特性使其在冶金爐襯材料領域具有特殊價值。在礦物學分類體系中,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将其歸類于氧化物-氫氧化物大類,尖晶石超群中的鐵尖晶石亞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鎂鐵礦與磁鐵礦(Fe₃O₄)存在顯著差異,前者為完全氧化的Fe³⁺結構,後者則包含Fe²⁺和Fe³⁺混合價态。
關于“鎂鐵礦”一詞,目前礦物學或地質學領域并未收錄這一标準術語,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可能性:
術語混淆
可能是用戶對“磁鐵礦”(Fe₃O₄)或“菱鎂礦”(MgCO₃)等常見礦物的誤寫。例如:
非标準表達
或指代岩石學中的“鎂鐵質礦物”,即富含鎂(Mg)和鐵(Fe)的矽酸鹽礦物組合,如輝石、橄榄石、角閃石等,常見于玄武岩、輝長岩等火成岩中。
特定領域用法
少數情況下,可能為某地區或研究中對含鎂鐵礦物的非正式稱呼,但缺乏廣泛認可的定義。
建議:請确認具體語境或礦物特征(如顔色、硬度、磁性等),以便進一步分析。若需了解特定礦物信息,可補充描述或修正術語名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