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培(Ampere)的漢英詞典釋義與科學解釋
安培(符號:A)是國際單位制(SI)中電流的基本單位,定義為“在真空中,1秒時間内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為1庫侖時,對應的恒定電流強度”。其名稱源自法國物理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以紀念他在電磁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
物理定義與公式
根據國際計量局(BIPM)最新定義(2019年修訂),1安培通過基本電荷($e=1.602176634×10^{-19}$ C)與時間的關系精确表達為:
$$ A = frac{C}{s} = frac{e cdot N}{s} $$
其中$N$為每秒通過導體的電子數,該定義依托于量子力學實驗的測量精度。
實際應用場景
安培廣泛用于描述電路電流強度,例如家用電器(如空調工作電流約5-10A)、電池容量(如毫安時mAh)等。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将其列為電氣安全标準的核心參數。
測量方法
實驗室中常用電流秤(Kibble天平)或霍爾效應傳感器測量安培值,工業領域則多采用數字萬用表。中國國家計量院發布的《電磁學計量技術規範》提供了标準測量流程。
曆史沿革
1881年國際電學大會首次确立安培為電流單位,原定義基于銀電解實驗,後因精度不足于2019年改為基于基本物理常數。這一變革被記錄于《自然·物理》期刊的專題綜述。
權威參考文獻:
“安培”(符號:A)是國際單位制(SI)中表示電流的基本單位,定義為每秒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為1庫侖(C)時的電流強度。簡單來說,1安培即1庫侖/秒($1 , text{A} = 1 , text{C/s}$)。
命名來源
以法國物理學家安德烈-馬裡·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命名,以紀念他在電磁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
科學定義
現代定義基于基本電荷(元電荷):
$1 , text{A} = frac{1 , text{基本電荷}}{1.602176634 times 10^{-19} , text{秒}}$
即每秒通過導體的元電荷數約為$6.242 times 10^{18}$個。
實際應用
相關單位
若需進一步了解電磁學公式或單位換算,可提供具體場景補充說明。
側鎖襯磚次切距導磁率大下颌畸形第一級非控制語言分配計算表扶植格利塞留姆個人責任滑環解釋性程式設計語言金縷梅屬開括號抗裂試驗抗流潤滑脂空間性立正目标碼尿路造影照片判定抽樣盤基泡沫劑炮形X線管套切肢刀收入和費用配合觀念同位素數外國語癖魏爾嘯氏原理